第四十一章 死士!

第(2/2)页

这么一说,这南营的局势就有些明朗了。

        先,不管曹冲要怎样动作,这个王石是动不得的,即使要动,也得神不知鬼不觉。

        曹泰也是不能轻易动弹得,不仅仅是因为曹仁得关系,还有那些宗亲得关系,曹家宗亲现在人杰虽然不多,但是耐不住他们关系多啊!

        他们作为曹家人,都是可以直接见曹操的,万一把他们惹毛了,他们岂不是会天天去烦曹老板,而曹操为了让这些人少烦一下他,稍微惩戒一下自己就不是说不过去的事情了。

        到了现在,曹冲最能动的,也只有卫浴那一营了。

        如此算来,南营之中,自己也有了三万人了。

        三万人不多,但也不少,关键时刻,便可以改变局势。

        当然,以现在的三万南营士卒,自然是改变不了多少时局的。

        他们虽然是士卒,但总归不完全是自己人。

        曹冲要的是完全听从自己命令的人,换一句话说。

        曹冲要的是死士。

        上万人的死士!

        这看似不可能,其实也有可能。

        在认知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白另一个问题。

        古代死士是怎么练出来的?

        如果是说豢养死士,有些死士是恩义换来的,有些死士是用其亲人性命威胁来的,有些死士是通过洗脑洗出来的,这些和现代没什么大区别,譬如那些的{邪}教信徒,譬如那些黑社会组织。

        若是说诸如春秋战国时期蔚为可观的死士阶层是如何练就而成的,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一切问题都要放到其特定环境中去看待。

        譬如春秋战国,这是一段持续了55o多年的乱世,大多数人活不过三十就死于战乱、饥荒、匪盗、瘟疫,今天活着,明天就可能死去,真实的生在每个人的身边,和今天人均寿命七八十的年代截然不同。

        与其在一个月后死于可能的兵祸、在半年后死于可能的饥荒、在一年后死于可能的瘟疫,宁可选择有追求有价值的死,重道轻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在今人看来,太子丹只是给了荆轲些许好处,就笼络荆轲为他卖命,但在彼时,人市上面一个金饼就可以买很多命回来,每一天都有无数人死在各个角落里,过半个千年里,死几万、十几万、几十万人的战争和灾荒比比皆是,荆轲若没有去刺杀秦王,他十有会是其中一个默默无闻的死者,如同长平之战被坑杀的2o万{另说4o万}赵兵一样。

        荆轲不是为太子丹赴死的,而是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个刺客,一个武者,能够千古留名,成为堪比甚至过专诸豫让聂政这些前辈的人物,荆轲死得其所。

        在死亡随时都会降临的背景下,人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能够不枉此生。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说“舍生而取义者”,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墨子说“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这些先哲们并不是在说生命不足惜,恰恰相反,他们是在说,生命是非常可贵的,有限的生命里,应当有所追求,以至于死这种极端的状况也是可以去面对的。

        死士是指敢死的勇士,荆轲专诸这些刺客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易水送别荆轲而后刺杀秦王的高渐离、有坚守史家之道记下“崔杼弑其君”从容赴死的太史三兄弟、有隐居不言禄焚身于山的介子推母子、有背骂名暗中抚养朋友遗孤而后自杀报友的程婴.....

        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死士,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死士,后来的死士,从没有过他们的高度。

        在东汉末年,魏晋之初,死士的培养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仗义轻生、慷慨任侠的风气确因乱世而起,但是即便在春秋战国时期,也不全然是为大义或追求自我价值而死的死士。

        人为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权谋之道、驭下之术、私相授受、金钱利诱、遍施恩义以期将来有所报。

        从这方面来说,司马懿的死士就是这个时代圈养死士的典范。

        不过...

        以司马懿练就死士的方式成本太高,成为死士的人毕竟太少。

        这一点与曹冲的期望不符。

        曹冲所谓的死士,是另外一个概念。

        换句话说,曹冲所谓的死士,是一支有信仰的军队。

        即使是在后世高武时代,解放军凭借着信仰信念便让米国佬在三八线不得寸进。

        那么...

        如果这支军队到了这个时代。

        那...

        会如何呢?

        7

        m.shenPINwu.COM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