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阴间四大判官

第(1/2)页

接下来白安妮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这四大判官的来历。

        首先是赏善司:魏征。

        魏征大家都知道吧?历史上都学过,就是那个“一代名相”。

        魏征本来是唐太宗的辅国大臣,直言敢谏,不惧皇威,经常在朝堂上和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死后被阎王收入麾下,司掌赏善一任,执掌善薄,身着绿袍,负责根据鬼魂生前所行善举,给予奖赏。

        魏征最为著名的故事,自然是梦斩泾河龙王了。

        在《西游记》中,泾河龙王与道士袁守城打赌,故意克扣雨水点数,玉帝命人曹官魏征斩他,泾河龙王连忙去求唐太宗李世民帮忙,李世民故意拉着魏征下棋拖延行刑,结果魏征在梦中将龙王斩了,午时三刻后天上掉下一龙头,可把唐太宗坑苦了。

        罚恶司:钟馗

        钟馗,又称鬼王,又称天师,身着紫袍,怒目圆睁。凡来报到的鬼魂,显明善恶、区分好坏。生前作恶的坏鬼全部由他处置,有关钟馗的传说多不胜数,什么钟馗捉鬼,钟馗嫁妹不胜枚举。

        钟馗本是一个凡夫俗子,怎么就成了阴间的判官呢?

        话说钟馗本来是一寒窗苦读的秀才,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一举考取了科考头名状元,然而由于其相貌丑陋,狰狞可怖,导致皇帝不喜,居然活生生将他的状元抹掉,气的钟馗撞柱而死。阎王可怜他身世悲惨,任命他做了罚恶判官。

        在地府,钟馗身着紫袍,怒目圆睁,双唇紧闭,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生前作恶的坏人全部由他处置,他根据阎罗王的“四不四无”原则量刑,四不——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无——无礼、无义、无廉、无耻,轻罪轻罚,重罪重罚,再交十殿阎王送到罚恶刑台上,送往十八层地狱,直到刑满,再交轮回殿,拉去变牛变马,变虫变狗等等,重返阳世。

        由于钟馗和我们茅山道士渊源颇深,所以今后我们还会再详细介绍,这里就不过多说。

        第三位判官,察查司:陆之道。

        陆之道是宋朝人士,说起他,可能你们没有人知道,但是一提到“陆判官”,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死后做了阴司查察的判官,双目如电,刚直不阿,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其职责查明善恶,并和赏善、罚恶两位判官明断案情。另外,他就是聊斋中的陆判官。

        《聊斋志异》中曾言,凌阳书生朱尔旦与人打赌,去阴曹地府里将最凶恶的陆判官神像搬来,朱尔旦为人蠢钝,真的将神像搬来。半夜时分陆判官显灵,与朱尔旦饮酒畅谈,结为好友,陆判不仅给朱尔旦换了聪慧之心,还为他的妻子换了颗美人头,只留脖颈间一条红线,可谓神技。

        关于陆判官,最著名的传说就是和牛头马面有关的“陆判换首”了。

        说是陆判虽是“判官”,但是并不判鬼之生死轮回,他做的是判官的职位,却并不行使判官的职能。

        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手高超的医术。

        所以阎王爷就叫他在冥界开了一家药铺,做了郎中。

        陆判在阴间地位极高,是一众阴差们巴结的对象,没有人敢得罪他。

        其一呢,是因为阎王、阴差阴官们也有不舒服的时候,一旦有个头疼脑热的还得人家陆判来诊治。

        第二个原因,众鬼们都记得“牛头,马面”的下场,想当初,牛头,马面并不是现在这副模样,也是长得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可因为得罪了陆判,在治病的时候,被陆判暗中动了手脚。把牛和马的头硬生生地给换到了两人的身上。变成了“牛头、马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