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为道之德

第(1/2)页

那么道德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什么,该如何才能够融入宇宙万千之中,成为其中基石?

        李浩成不禁想到了同为五德之一的功德。

        所谓功德,其实可以看做是公平、公正、赏罚、秩序的结合衍生的具象,但功德却又不仅仅如此,功德的本质更接近于一种完善的奖赏机构,可以视作是一种天地自我调节的手段,是天道和人道演变过程当中的阀门。

        因此无论天地垂青,人道善功,再或者明心为功,见性为德,都是功德。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功德的理念自然能够完美融入天地人,乃至诸天万道之中。

        越想越多的李浩成,心中却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

        其实修为到了李浩成这个境界,早就弄清楚了人与物的界限,也清楚天道与人道的区别,所谓天道恒常,人心易变,除了通常的说法之外,还有一种更为深刻的含义。

        天道,说的浅显一些就是天地意志的具象,说的复杂一点,其实就是秩序、天地意志、以及天地本身的一种聚合体,祂运转的理念在于秩序,当秩序确定的时候,不管其中如何变化,未来其实早已经注定,因为固有的秩序,只会通向一个方向。因此,只要弄清楚了天道核心的秩序结构,理论上来讲,一个普通人也能做到全知全能。

        因此天道恒常,不变不动,唯有秩序永恒。

        但人道却不一样,人道变化无穷,虽然人的主观意识有着局限,但无数生灵的主观意识,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一方天地之中,小到虫豸蝼蚁,大到天仙神祇,亿万生灵,百万修士,无数行为,无形心念,不断影响着天地中的固有秩序。因此天地内部看上去似乎秩序依旧,但若是有人仔细观察太古、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到在现在,天地其实一直都在变化,原本固有的秩序,也是出现了新的变数,进而不断演变。

        而道德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道德主张教化,这种东西看上去似乎对天道没有什么作用,但仔细想一想,教化其实依旧在影响着天道。

        教化的成果是智慧的启迪,说白了就是增加个体的自我意识,强化是思维人格,增强人道对于天道的影响,不断刺,他本身就是天地之中最大的变数,甚至一切的变数,其实都可以视作是祂的具象。因此,祂无为而无所不为。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轻声念出一句流传千古的话语,玉符剧烈颤抖,黑白二色光辉猛地内敛,无形的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