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班费

第(1/2)页

这海肠子没有蛏子那样坚硬的壳,但它也可以在海滩中迅速地移动。

        海肠子的踪迹很容易辨认。

        它常常会露出身子的一截,向外喷水。

        它应该没有眼睛耳朵这类东西,但明显有灵敏的感觉器官。

        每当有人靠近它时,它都会敏锐地察觉到,然后迅速消失到海滩下面了。

        白客在沙滩上寻摸了一会儿,一下发现了好几只海肠子在喷水。

        他选了最近的那一只,蹑手蹑脚靠拢过去。

        等到了近前后,左右开弓。

        一只手抓着耙子用力刨进沙滩里,另一只手飞快地抓捞。

        这海肠子在海滩里时,就跟水蛭钉在人身上一样,你想扯住它半截身子把它拖出来是不可能的。

        扯断了,它也不会出来。

        所以,要整个托底把它弄出来。

        这比钓蛏子容易多了。

        白客忙了一会儿,便弄了小半兜了。

        正兴致勃勃,继续挺进时。

        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喊他的名字。

        白客回头一看,只见白宗、胖叔和卓玛在远处向他挥手。

        白客这才发现自己把方向搞错了,而且走得有点远。

        前方不远处就是波涛汹涌的海水了。

        潮水正在涨上来,而且涨势凶猛。

        白客迅速小跑着,向哥哥和胖叔他们那边聚拢。

        此时,海滩上原本分割的一个个小水坑,瞬间便连接起来了。

        正所谓:潮退人进,潮涨人退。

        看见白客捡了那么多的海肠子,白宗皱起眉头:“捡这破玩意干什么?”

        白客也不辩驳,只是笑笑。

        回家路过市场时,哥三儿还买了点韭菜和鸡蛋。

        到了家后,白客先给彪子送些蚬子。

        彪子挺高兴,彪子的父母更高兴。

        他们想不到自己的傻儿子还能结交到朋友。

        彪子央求白客下次赶海也带着他。

        白客哪敢带他,彪子没轻没重的,到了海滩上,说不定直扑海里去了

        只能随口敷衍他。

        星期天,秦咏梅在局里加班,白策则在家里休息。

        看到儿子们弄回来这么多海物,白策连忙过来拾掇起来。

        蛏子,南方人和北方人一样,都用来炒鸡蛋。

        味道儿极其鲜美。

        蚬子,北方人一般都煮熟了,把肉剥出来,当做凉菜伴着吃。

        南方人的做法却不同。

        哥仨儿赶的蚬子很多,尤其白宾,闷着头光扒蚬子了。

        白策将一大半的蚬子煮了,让儿子们剥出来放到一边。

        剩下的蚬子继续在清水里泡着,吐出沙子。

        等傍晚秦咏梅下班回来了,白策就开始大显身手了。

        南方人是把蚬子当菜,放入各种调料,炒着吃的。

        当白策在地震棚前的炉灶前炒着蚬子,香味儿四溢时。

        街坊邻居纷纷围上来,品尝之后也都赞叹不已。

        白策毫不保留地,将炒蚬子的技艺传授给大家。

        上一世也是这样,街坊邻居们都学会了炒蚬子、炒螃蟹等南方的做法。

        不过,面对海肠子时,白策还是懵逼了。

        眼下,南方北方都鲜有人吃这东西的。

        白客指点着哥哥白宗上手。

        和韭菜一起炒,刚下锅就熟了。

        几乎是个人都会做这道菜。

        等端上炕桌,大家纷纷品尝时。

        连秦咏梅都连连赞叹。

        只是二哥白宾有些埋怨:“这哪叫肉啊。”

        在这个北方沿海小城中,虽然主食有点差,蔬菜也不多。

        但由于海鲜丰富,蛋白质的摄取还是很充足的。

        所以,即便在物质贫瘠的年代里,这里的人都长得很高大。

        像白客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成年男子的身高平均都在一米七五左右。

        后来的九零后男孩子们,身高大多达到一米八以上了。

        但由于偏爱吃咸鱼、酸菜之类东西,这里的人其它方面也比较高。

        比如血压、血脂之类的。

        所以平均寿命和健康状况,要比两江流域的南方人差很多。

        *****************

        或许是因为天气暖和的关系。

        白客的一年级的最后日子过得异常迅速。

        转眼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