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一包猪头肉

第(1/2)页

眼下,买房子跟盖房子的价格其实差不多。

        六七百块钱能买到六间大瓦房。

        自己花钱盖也得六七百块钱。

        主要因为,此时的土地还不是商品,你有钱买不到。

        但有门路却可以申请到,一分钱都不用花。

        说白了,就跟农村宅基地一样。

        去年,白客和老爸老妈第一次拜访刘县长的时候,他就建议白策和秦咏梅自己盖房子。

        春节的时候,一家三口去拜年时,刘县长又说了:你们想盖房,我找人给你们批地。

        眼下,都到了这步田地了,白策和秦咏梅当然不会再犹豫了。

        不过,盖房子怎么也得小半年儿吧,眼下咋整?

        大老黑建议:“干脆,你们一家六口就来公安局里住着算了。反正局里有的是空房间。”

        白策觉得不妥,秦咏梅更是连连摆手。

        “这怎么行。刚参加工作才半年多点,就整这种事儿,那不开玩笑一样吗。”

        鞠英伦建议白策一家到东山住,他可以在村子里帮助借一套房。

        白策却觉得东山公社有点远,而且孩子们上下学路过石坑有点危险。

        全家人正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白策以前在物资局的同事老蒋到家里来玩,听到一家人的窘状,立刻建议:“天都暖和了,干脆住地震棚算了。”

        白策顿时尴尬不已。

        心说,一家六口住地震棚?那不成逃荒了吗。

        秦咏梅却不在意:“只要能住下,能生火做饭,也不错啊,夏天还挺凉快的。”

        “住肯定是能住下。我家的地震棚就能住四个人。还有灶台,可以生火做饭。我们家邻居也有好几个空的地震棚,你们几个猴崽子也够住了。”

        白策轻轻叹息,不表态。

        白客也在一旁一声不吭。

        上一世家人便有住地震棚的经历,这一世看来也逃不掉了。

        而且,他还真有点怀念上一世住地震棚的日子。

        1976年山唐大地震后,北方很多城市的街头就开始出现这样一道奇观——家家户户盖起地震棚。

        一直到两三年后,这些遍布大街小巷的地震棚才陆续拆除掉。

        老蒋是个热心肠,急性子,见白策不表态,连忙催问:“怎么样啊?老白,你要是觉得行,我就给你安排了啊。”

        秦咏梅连忙说:“行啊,行啊,麻烦你了,大兄弟。”

        白策也点点头:“那就谢谢你了。”

        地震棚里除了被褥、炊具之类的东西,基本放不下任何家具的。

        所以,白家的从南方带过来的大漆家具只能暂时放到公安局了。

        反正那里有的是空房子。

        于是,像上一世一样,1977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白家六口人开始了地震棚的生活。

        刚搬到地震棚的头几天,不断有人前来参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上一世的时候,白客觉得很丢脸、很屈辱。

        这一世却并不在意了。

        他心里清楚,大家之所以围观,并不是鄙夷或者瞧不起。

        因为眼下的人生活水平都很低,谁都没心思瞧不起谁。

        他们更多的是好奇。

        白家六口人中,除了秦咏梅,其他五人都与当地人相貌迥异。

        这个时期的当地人绝大多数是扁头。

        而白策和四个儿女们都是前奔儿勒后鸭蛋。

        这不是人种的问题,而是审美的问题。

        这个时期,北方当地人比较认同扁头审美。

        很多家庭都让孩子睡硬炕沿或者睡黄豆枕头,把脑袋弄得扁扁的。

        白客他们四兄弟也差点惨遭毒手。

        因为秦咏梅就是个坚定不移的扁头审美者。

        可白客他们兄弟四个在脑袋可塑的年龄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