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2

第(1/2)页

我想,此时,他应该明白,自己再也不能回到欧洲,回到家乡那条著名河流。

        我看到英国上校慢慢举起枪来。

        他知道敌人不会饶恕他,就像他从不饶恕敌人一样。他努力把腰挺得很直,瘦长的身躯像一个惊叹号,军容整齐得好像接受检阅。

        他从容不迫地扣动扳机,向死亡发出邀请。随着一声短暂的枪响,上校身体晃了晃,徐徐地滑进江水里。一个旋涡卷走了他,一绺金黄头发在江面上露了露就不见了,只有江流依旧,平静如初……

        战斗胜利结束,雇佣军团被全歼,只有少数人抱着圆木竹子泅过江侥幸逃生。

        李顺视察战场,他看到满目焦土,尸横遍野,成群的俘虏押过来,这些来自世界屋脊的黑色廓尔喀人个个垂头丧气。

        我看到胜利面前的李顺突然满脸布满了悲伤,他仰头对苍天咕哝了一句话,这句话刚好被我听见,我似乎阅读到了李顺此时的复杂心情。

        他说:”老天啊,我究竟为什么要打仗?作孽啊,到底是谁在作孽……”

        我知道,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伍德。

        此时,伍德正在星海等待胜利的好消息。可惜,他这次又要失望了,他的阴谋破产了,失败了。

        不知得知最后的结果,伍德会是什么心情。

        天苍地茫,大山无言,李顺的悲伤和迷惘或许正是悲剧所在。作为geming军和雇佣军,这是两支没有根的流亡军队,他们命运相同,都为生存而战,这就很像两个古罗马奴隶在斗兽场的死亡表演,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取得暂时胜利,但是胜利者欢呼得起来么?从这个意义上说,雇佣军是一面镜子,使李顺隐隐看到geming军未来的命运。我不知道这种心情是否会动摇李顺的精神信念。

        一个支队长跑来请示如何处置俘虏,李顺沉吟片刻,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释放俘虏,安葬双方战死者,在江边立石碑一座,纪念所有的阵亡官兵。

        另一支克钦军的下场大相径庭。

        解决完雇佣军之后,李顺下令围攻克钦军。

        雇佣军被全歼的消息传到西岸,如同一个炸雷在缅军中引起极大恐慌,当天就有一个连长自行下令撤退。结果没等geming军渡江追击,缅军自动全线溃退,赛跑一样逃出战区,一直逃进掸邦首府东枝城。

        问题是缅军撤退忽略通知西北线的克钦部队,那些来自深山部落的山兵既没有无线电台,也没有现代化通讯手段,他们传递命令的惟一方式就是派人赤脚飞跑。但是这次他们显然做了粗心大意的牺牲品,直到geming军团团包围他们,他们的首领还蒙在鼓里。

        天上突然落下许多炮弹,简直像下冰雹一样,许多人还没有明白发生什么事情就被炸得无影无踪,就像最有魔法的巫师施展巫术,把他们从明净的空气中弄消失一样。侥幸活着的人也被震坏耳朵,什么声音也听不见,变成呆头呆脑的聋子。接着大火燃烧起来,许多爬到树上的人被活活烧死,或者掉下树来摔死。geming军把各种子弹炮弹雨点一样泼向他们。在死亡笼罩的陷阱里,一切机敏、灵活以及矫健步伐乃至哭喊祈祷都失去作用。

        克钦首领很后悔,不该上了政府的当,与无冤无仇的汉人为敌,还被扔在后面做替死鬼。兔子怎么能够与猎人为敌呢?

        其实这个克钦首领至今还蒙在鼓里,以为自己是在为政府打仗,岂不知他其实是被伍德利用的工具。伍德没有直接出面和他们打交道,一切都是通过阿来和那个政府代表的名义进行的,甚至包括酬金也是通过政府代表的人发放的。其实真正到他们手里的钱在被层层克扣之后已经寥寥无几了。

        就在他们被自己犯下的愚蠢错误折磨得绝望的时候,枪炮声突然停止了,原来是geming军派出的代表老秦来讲和。

        老秦提出的条件是,只要克钦人保证今后永不与geming军为敌,和平相处,就撤除包围放他们回家。

        老秦懂得“攻心为上”的策略,他并不打算把敌人斩尽杀绝,只让炮弹子弹摧毁克钦部落的蛮勇和信心,就可以达到化敌为友和一劳永逸的和平目的。

        首领接受了老秦的条件,双方在一起喝了鸡血酒。为表示诚意,首领当场把自己小指头斩下来,指天发誓,老秦则慷慨归还枪支弹药给他们自卫。两支军队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从此和平相处,不再动武。

        一场大战就这样结束了。

        大战的过程虽然听起来很牛逼哄哄,甚至有些天方夜谭,但我必须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