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要对日本动武了?(第三更)

第(2/2)页

说道,“那个日本女人被判无罪。”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说的,日本人派女子来渡种,大宋接受他们,已经仁至义尽,至于是否被欢迎,那便是民间的自愿,此事与朝廷无关,倒是日本人答应我们的事,就要做到,不可以此为借口,故意拖延。”

朱胜非说道:“现在是日本人仗着他们的国家隔着大海,虚与委蛇,跟我们当面一张脸,背后一张脸!”

钱喻清站出来说道:“银山关乎到我大宋储银,若是能扩大银两的存储,更能增加民间对交钞的信心,对于稳定货币是有大作用的。”

这时,赵谌站出来说道:“铜钱已经能稳定货币了,为何还需要大费周章去找银两呢?”

钱喻清说道:“铜钱的开采和制造成本,比同样重量的银要大很多,这里并非要放弃铜钱兑换交钞,而是多准备一种兑换储备,日本有大量的银矿是许多商人都提及的,朝廷这些年派人去仔细调查过,确实属实,金矿也不少。”

“若是能大力开采出来,作为银行储备货币,在不久的将来,朝廷的商贸打通西域,有诸多种金属货币做储备,西域商人也更能接受朝廷的交钞。”

赵谌心中不由得惊讶。

这金银做货币,以前也有,但是不具备能做货币的量。

再加上王公贵族死后喜欢埋大量的金银,金银随着年代的推移,反而越来越少了。

据说,在西域诸国中,金银也是可以做货币的。

如果大宋有丰富的金银储备,将来西域丝绸之路一开,确实能解决货币阻隔的烦恼,使得交钞远播西域。

交钞若是远播西域,那割起来,真的是得心应手了。

整条丝路都是大宋的。

赵鼎点了点头,说道:“这件事再拖下去,确实明显与我大宋目前经略西域的战略时间不符,刘锜和李彦仙已经发兵玉门关,一旦尽收河西,便能重启丝绸之路,臣觉得,应该拿出一些强硬的态度跟日本人谈了。”

“张相公呢?”赵宁问道。

张浚说道:“臣觉得,强硬的态度就是军队,臣引荐韩良臣为招讨使,良臣在辽东之时,麾下便有水师,有海陆作战的经验。”

张浚此话一出,气氛立刻变了。

众人看着韩世忠。

赵谌也立刻明白过来,难怪今日韩世忠在场。

看来官家已经心生对日本动武的念头了。

韩世忠说道:“若是陛下有需要,臣随时准备!”

赵宁问道:“诸位以为呢?”

钱喻清说道:“此事不能再耽搁,过不了多久,李彦仙和刘锜可能会传回消息,朝廷收回兴州、河西之地,商业版图扩大,经略西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拿到银矿和金矿,对我们百利无害。”

钱喻清说的才是正中要害。

事实上,历代王朝都对铸造货币极其重视。

这一套是管仲那里开创。

后来勾践灭吴国,人们只知道卧薪尝胆,却不知道勾践其实对吴国玩了货币战争。

再后来,无论是秦皇还是汉武,或者说细一点,刘邦、吕雉等人都在货币上想过妙招,包括刘秀。

李世民那更不必说。

只是货币对国家的作用,属于系统性知识,不少人读史书,更注重故事性,例如战争和权谋。

真正影响着国库财政和民间商业的,货币举足轻重。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