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钱币一

第(1/2)页

中国铜钱外圆内方的形式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成为标准制式,沿用了几千年,蕴含了中国人外圆内方的性格和底蕴。

        秦以后的历朝历代,铸造了名目繁多的各种圆形方孔钱币,依然不能解决市面上流通货币缺少的局面。

        随着大量白银进入大明,大明铜钱对白银的比值逐年上升。

        官府、地方、乡绅见铸币有利可图,开始大量铸造偷工减料的铜钱,谋取钱息。

        到崇祯年间,劣质铜钱对白银的比价达到五千多铜钱对一两白银的畸形状态。

        朱顺明大肆发展工商业,金钱的流通变得异常频繁。混乱的钱币比值、成色各异的散碎银子、价值颇高真假难辨的黄金……成为货物流通的一大阻力。

        随着朱顺明羽翼渐丰,铸造钱币之事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

        玖安镇,以前的翠玉制衣厂旧址,几台不大的机器在骡马的牵引下不停运转。

        “哐嘡……哐嘡……”

        一块平整的大铜板放在机器上,冲压模具在畜力的带动下,循环往复的不停上下冲压。

        机器运转一周,一个黄澄澄的铜钱哗啦落地。

        这种冲压的铜钱,正面的“崇祯通宝”和背面的“朱明大顺”字迹异常清晰。铜钱边上有细微的锯齿纹,这是冲压制钱独有的工艺,用铸造的方式绝对做不出如此细微的防伪手法。

        朱顺明对金融方面的了解不是很深入,还停留在简单的交易、借贷上,因此朱顺明的金融政策相对而言显得保守而稳健。

        经济发展中凸显的币值不统一、铜钱、金银形式、含量纷繁复杂的问题,给交易带来很大的不便。

        朱顺明被商业推动,被动的开始铸造货币。

        孙元化在胶东半岛大肆铸炮。在铸炮的过程中,孙元化对钢铁合金性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制造出了硬度高、柔韧性合适的可用于冲压的钢铁。

        朱顺明出方案,孙元化组织人员研发和制造出钱币冲压模具和设备,从山东运往城步县玖安镇朱顺明的老巢,开始秘密制造钱币。

        钱币分为铜币、银币和金币。

        铜币有两种,一种小号的铜钱,币值一文;一种大号的铜钱,当五钱,币值五文。

        银币的设计沿用后世普通硬币的设计,圆形无孔。有一百文和一千文两种币值尺寸大小不同的银币。

        金币同样圆形无孔,钱币正面有“崇祯金币”、“一钱”或“五钱”字样,背面是“朱明大顺”字样。

        从钱币的设计可以看住,朱顺明打算实行的是银本位。

        两种银币,一种币值一百文,折银一钱;一种币值五百文,折银五钱。

        朱顺明将铜钱和银币的比值固定下来,同样将银币与银子的比值固定下来。

        银币由银、铜、锡等金属的合金制造而成。每制造一枚银币,朱顺明可以得到两成的钱息,算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

        金币只对应黄金,一个标明“一钱”的金币可以在“玖安钱庄”换得一钱实打实的黄金。

        黄金对铜钱、白银的比价随着市场行情的波动而上下浮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