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玖安

第(1/2)页

长安营是后世的地名。现在的长安营被山峰包围,深藏闺中,不为人知。

        后世满清在此设立长安营,设置守备府,镇守西南几百里地,彻底平息了西南山民的叛乱。

        而且由于大量官兵及家属的到来,南商北贾纷纷跟随而至,穷乡僻壤的长安营成为西南繁华的小镇。

        好不容易爬上长安营的位置,朱顺明意气风发的对众人道:“这里近万亩的小平原,就是咱们日后生存发展的根基。”

        朱顺明大手一挥,道:“希望天下能够长治久安。从今往后,这里就叫做玖安镇。”

        玖安镇是个很特别的地方。

        海拔1300米的玖安镇,俯瞰四周。地势高峻之地,中间却是一个近万亩的高原平地。平地中溪流纵横,水源充沛。

        玖安镇东边悬崖绝壁,西边林木参天,南有武川隘险阻,北有兰头坳雄关,易守难攻,确实是打基业的大好地方。

        加上地处两省交界地,又是边民聚集的山区,朝廷势力薄弱,只要朱顺明不公然举起反旗,完全可以任由他施为。

        面对荒郊野外,大伙的表情各不相同。

        如玉快嘴快舌,毫不顾忌的说出心中的不满:“少爷,这里这么荒凉,是人住的地方吗?不知有野狼老虎没有?咱们还是去县城吧!”

        家丁中有人面色难看,有如玉想法的人大把,只是不敢如此直接表达出来。

        李翠薇无所谓。她从小锦衣玉食,后来跟随李自成四处流窜,吃过不少苦。现在嫁给朱顺明,正是新婚热恋中,喝水都是甜的。

        朱老爷子十分兴奋。果然有大把的良田。

        眼前的荒地虽然长满野草,但在朱老爷子眼中,地势平坦、水源充沛的荒野可是再好不过的良田呀!

        不管大伙什么想法,最终还是听从朱顺明的安排,在荒郊野外扎营,准备长久居住。

        朱顺明对玖安镇十分熟悉。

        他复原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长安营乡派出所当所长。现在的玖安镇附近的山山水水他都清楚。

        而且他更加看重的是一个后世没有被重视、但在大明却十分重要的地方——南山牧场。

        ………………

        安稳下来,朱顺明开始清点家当、安排众人事宜。

        变卖西乡的家业,购买粮食、衣物布匹、铁器、火药、大车等物质后,余银五千两。

        交投名状时,朱顺明等人趁夜杀进县衙,搬空了县令等官吏的家当和县衙的存银,得银十余万两。

        李自成将翠微许配给朱顺明,附带陪嫁了大量金银珠宝,总价值不下五十万两。

        一路南下,人员开销、各种进城费、过路费、沿河钞关收税、船只租赁费用等,共花费白银一万多两。

        总的算下来,朱顺明现有白银四十余万两,现金充沛。

        物质方面,朱顺明有大车十六辆、驽马六匹、驴子骡子二十来头、耕牛五头,衣物粮食若干。

        人员方面,朱顺明父子两人、朱老爷子妻妾三人、朱顺明两个女人、朱顺明的异母小妹朱琳儿、何老头夫妻二人和他两个儿子、十六个伺候丫头,内宅共二十八人。

        家丁队伍半大小伙二十四人、原九队兵士九十八人,共一百二十二人。

        另外提一句,九队士兵中,有二十几个伤残的士兵。

        在韩城营地防守战中,九队士兵伤亡过半。面对伤兵,朱顺明尽全力救助,仍然有不少伤兵死去。余下伤兵朱顺明一个都没有落下,全都带着一起南下湖广。

        对朱顺明的不放弃不抛弃,兵士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士气高涨,凝聚力大大加强。

        这也是朱顺明在洛阳城下购买十几个丫头的目的。由女孩子来伺候伤兵,总比粗手粗脚的大男人来得细心耐心。

        要在玖安镇安顿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安全。

        如玉担忧的野兽伤人不是没可能发生的。

        朱顺明等人是从南面武川隘进入的玖安镇高地。

        武川隘就是一个峡谷。峡谷两岸石壁高耸,中间溪水湍急,十分利于防守。

        朱顺明将居住地选择在南面。

        留下一个小队在武川隘防守放哨,其余人马都去建设临时居住地,李翠薇等人都没有闲着,被安排着负责饮食后勤。

        一块五亩左右的平地,清理野草灌木,略微填平,作为临时居住地。

        扎营先挖沟。

        家丁们熟门熟路的开始挖壕沟,一面砍伐树木做寨墙。箭楼、瞭望塔也很快树立起来。

        营地规划图也很快画了出来。中间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