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第(1/2)页

浑身上下的筋骨皮膜都在颤动,孙长宁屏住一口气,四肢百骸之内开始升起灼热的气来。

        阳气汇聚,欲撕开尾闾,然而刚过易折,此时阴气被阳气所冲而引发暴乱,故此蚩尤将逃,而黄帝需以雷驭鼓,连震九下,以平蚩尤之祸。

        咚咚——!

        咚咚——!

        咚咚——!

        “紧守心神,做到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无无,无执。世间万事万物,都生于无,而归于无,无生于有,有归于无,无者有也,有者无也。金木水火土异物,自然相假,众相寄托,共成一身。是知形体,由来虚无。细析推陈出新,遍体虚幻,况一切诸法、念念,亦复如是。是知无即是有,有即是无,自然而已。”

        老道士的声音响起,同时伴随着雷声隆隆,孙长宁凝神闭目,一口气息提而不落,聚而不散,双手放置于膝盖之上,如此连续九次翻转,身躯中的暴虐阴气开始渐渐平缓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忽的,那道先天之气有了动作,乘着阴气彻底平稳,它一鼓作气,如龙般勇猛精悍,直接带动四肢百骸之内所有阳气,瞬间冲破地狱之关,将尾闾彻底打通。

        ........

        尾闾通而归墟开辟,人身之中地府显化,天宫地府相对而出,上映昆仑之上,下照归墟之海,阴阳自立,开辟人身天地。

        归墟亦作“归虚”。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汇聚之处。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张湛注:“归墟,或作归塘。”

        明李东阳《初预郊坛分献得南海》诗:“归虚下有通灵地,广利中含济物功。”

        归墟,比喻事物的终结与归宿。

        蚩尤寂灭,没有自尾闾逃出,被归墟所摄,黄帝擂九鼓震九道雷音以降蚩尤,阳压阴,以先天一气贯穿全身,令得沧海平定。

        ........

        一切的言语玄之又玄,但从微观之中醒来,重新回到宏观世界,一切的玄奥说法都成为虚幻的景色,最终的情景则是孙长宁打通尾闾,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尾闾是纯阳初始,此时阴将尽,阳将纯。

        一如清静经中所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能动方能静,以动镇静,以静反哺于动,阴阳融汇。

        “做的很好。”

        老道士缓缓点头,此时睁开眸子,那身后处,太乙救苦天尊的塑像前,有三柱长香在燃烧,其上升起袅袅青烟。

        .......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