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善恶之分

第(1/2)页

史安听得懵懂,知道佛法高深,自己一时难以明了,也就不再纠结于此问题。

        他转而问到了另一个问题:“佛门是正道,讲求奖善罚恶,那佛门是怎样区分善与恶呢?”

        “施主对于佛门还是有太多误解,佛门讲究的是众生平等,并无奖善罚恶之说。”

        “那岂不是说佛门不辨善恶?”

        “这倒不是,只是佛门所说善恶与世人眼中善恶是不同的,我先给你说说世人眼中的善恶。其实世人眼中的善与恶是相对而言的,区分的标准就是他们眼中的苦乐得失。符合自身乐和得的行为就是善行,造成自身苦和失的行为就是恶行。当然也有所谓行侠仗义之人,所行不是为个人的乐和得,而是他所认为应该有乐和得的人群。”说到这里净一一顿,留些时间让史安思考。

        “大和尚言之有理,就像我路遇挨饿之人,我可怜他的饥饿,就会为其捕杀妖兽填饱肚子,对这个人来讲,我所为就是善行,而对被杀妖兽而言就是恶行;反过来若妖兽为抚育后代吃掉我,对于它的后代而言这是善行,而对于我这就是恶行。”

        他接着说道:“想我四象观原来的宗主元道子,杀害宗门弟子,扰乱宗门秩序,对广大弟子来讲确实是恶行,而对魏家而言,却又是大大的善行,我们要除掉他就是为了四象观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我们认同的善行;而魏家则会因为没有了他就会丢失家族的利益,对他们来说我们除掉他却又是大大的恶行。所以所谓善恶之分全是因个人的苦乐得失,这点我明白了。”

        净一点点头道:“施主看来还是有慧根的。我再给您说说佛门怎样看待这个善恶的。佛门讲求四法印,也算是佛门与其他法门的区别吧,分别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皆苦和涅槃寂静。世人眼中善恶之分的根源就在于有‘我’的存在,而‘我’在,就会有各种的感受和各种需要,就像感到饥饿就需要饮食,寒冷就需要衣服,这就有了得失之分,因为喜好得而厌恶失,这才有了各种利益纠葛,也就是世人所谓善恶标准。若‘我’是不存在的,就没有善恶之分了。”

        看着史安微微点头表示已经明了后,净一接着说:“那什么是‘我’?‘我’就是自主,就是自己能够掌控和主宰的东西,不可掌控和主宰的就不是‘我’。如此说来,那身体是不是‘我’?如果是的话,‘我’是身体哪一部分,四肢吗?没有了四肢的人会讲‘我’还在。当你一个一个器官分析就会发现,只要活着,‘我’就存在,换句话说就是,身体里没有哪个器官是‘我’。”

        “再者说,身体你能主宰得了吗?手指碰到火,会不由自主的缩回,你能主宰吗?水喝多了就想小便,你能主宰得了吗?这些是本能,是不受那个‘我’控制的,所以身体里没有‘我’的。那‘我’在身体外吗?更不是,身体外的东西都没办法主宰,怎么能是‘我’呢?”

        这部分内容更加深奥,净一等了好久,待史安再次点头表示同意后,说道:“既然‘我’不是肉体,那会不会是心念?施主,你要知道,心念可分为前念、后念和现前的念。前念的心当下已经灭了,‘我’还可以主宰前念吗?不能,就像你不能控制下一刹那的心念一样,所以‘我’并非前念。后念的心还没生起,那肯定它不能主宰现在的念,所以‘我’也非后念。而现在的心一刹那生灭,你也是做不了主的,所以‘我’也不是现在的心。”

        “身体里没有‘我’,身体外也没有‘我’,甚至中间的心也不是‘我’,所以‘我’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所谓诸法无我。既然没有‘我’,也就没有什么‘我’的苦乐得失,就没有‘我’的利益,也就没有世人所谓的善恶之分了。”

        史安深知佛门教义深奥无比,对净一所讲仔细琢磨了半天,既觉着说得很有道理,可还有诸多问题偏偏不知道从哪里问起,心中更加困惑。

        忽然又想起正嫣那日问自己而自己却无从回答的几个问题,于是又问道:“如果饥饿万分而没有食物的时候,您会不会以其他妖兽为食呢?”

        “若是所谓三净肉,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所杀的肉,佛门之人是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