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八章做陈漫云的徒弟

第(1/2)页

陈漫云带着李柱子,走进铺子里时,里面还有很多人在选衣服。

        这些人都是住在这小镇周围的,都认识陈漫云!

        他们一看见陈漫云来了,都忙上前跟她打招呼。

        “哎!云姑娘,云姑娘!是云姑娘来看衣服啊?”

        “云姑娘好!啊,今天运气可真好!居然碰到云姑娘,也来买衣服!”

        “是啊!是啊!云姑娘好!”

        “……”

        陈漫云听到大家跟自己打招呼,忙笑着说道:“好,好,好!大家好!”

        大家跟陈漫云打完招呼后,看见她身后还跟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脸上脏兮兮的小男孩!

        由于家中贫寒,李柱子出力又早,还饥一顿饱一顿的,营养跟不上。

        他的身量,比同龄人明显要矮小很多。虽然年龄是十二岁了,可是却只有八九岁的孩子高!

        大家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陈曼云身后的那个男孩儿。

        一位大娘问道:“云姑娘,这小男娃儿是谁呀?”

        陈曼云听的,微微一笑答道:“啊哈!他是我新收的徒弟!”

        大家听到陈曼云这样说,都两眼放光的看着着个小男孩儿。

        大家都在心里想着:哎呀,这又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啊!

        陈曼云之前收的那几个徒弟,现在都被送去蜀国,有名的太学院里读书去了。

        听说,蜀国那个太学院是陈曼云办的。

        太学院里面学的东西都是些,天文地理、文学政治,经商、水利什么的。

        从那里面学了出来,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了。

        所谓国家的栋梁,是什么?

        那可是要做大官儿的!做大官,一个县有几十万人口,就那么一个县令!

        一个州郡有几十个县,拥有几百万老百姓。而当官儿的,也就那么几十个县令,和一个郡守!

        所以说,这做大官的人,都是有用有出息的人。

        很多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最好就是能当大官儿。

        可是以前,当大官你得有门路啊!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当官嘛!

        你这些平头老百姓没有门路,子女就是再有本事,再有出息也当不了官儿啊!

        而现在陈漫云,当了蜀国的大王以后。就让蜀国的百姓家,里的子弟也去上学。

        只要愿意去的,只管去上学!什么费用也不用出,学院里还管饭!

        但是在齐国,却没有这样好的事情。

        要是想当官,就得有学问!有学问就得去上学啊!

        可是私塾里读书,需要家里有钱,才能交的起啊!

        一般的老百姓家里,哪里供得起一个读书人啊?

        所以现在,很多齐国的百姓都搬到,这缧稷山小镇上来。

        这第一嘛!就是这里是蜀国的地盘,可以逃出齐国大王征收苛捐杂税!

        这第二嘛!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做陈曼云的徒弟!

        通过在她这里学艺,能够到蜀国去念书!

        将来能在蜀国混个一官半职的,说不定还能为祖宗光宗耀祖呢!

        可是陈漫云收徒弟,要求是比较严格的。

        首先要体质好,记忆力好!能够坚持!她要求学艺,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其实,这第一个条件,倒满符合老百姓家里的孩子,整天干粗活体力劳动做得多,体质肯定好!

        可是第二条记忆力好!很多农家孩子,就不容易做到了!

        她这记忆力好的意思是:所有的东西她都只教一遍!

        学会了就学会了,没学会的就自己继续学!

        她不会等所有人,都学会了然后再开始讲其他的内容。

        因为他的时间很紧,也很少在这缧稷山小镇上。

        所以她教的时候,你必须全神贯注,专注于她所讲的一切!讲过的知识,之后她不会再讲第二遍。

        也就是说,她要求的记忆力好,是要达到过目不忘那种境界!

        没有学会的学子们,只能跟着同学们相互学习。

        这样她就会把优秀的学员挑出来,继续给他们上新课。

        而那些没学会的,就和那些优异的学生分开了。

        在一起的所有的学生都不会,那他们也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了。

        所以,很多百姓家里的孩子,觉得学不到东西就回家去,继续在庄稼地里去忙碌。

        不过学过几天就是学过几天!近几年,那些在陈漫云这里学习过的,百姓家的孩子们。

        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可是,他们从根本上已经改变了,很多很多!

        比如说武功!那些回家去种地的孩子们,武功一个个都是在当地,出了名的高强!

        就连种田,也是家里的一把好手!经过他们是弄得庄稼,比祖辈们种出来的庄稼,收成多了两三成!

        还有最简单的就是大家都识字了!过年的时候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