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二章漫长的第一步

第(1/2)页

坂本清的这个“索尼推行计划”,具体内容就是,在他达成第二步“索尼计划”,成为索尼音乐的董事后,在拿到索尼音乐的实权情况下,作为运营者,正式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新人演员和新人歌手,乃至新偶像组合!

        而这一批新人,都是他通过前世的记忆,提前签下来的未来大热演员和歌手,统称为“索尼系”

        然后,他作为这批“索尼系”艺人的制作人和运营者,将他们培养成,比前世更加厉害的艺人,成为演员界中的国民演员,歌手界的大物,还有偶像中的顶峰!

        从而成为像秋元康,或者小室哲哉一样的人物。

        不过,比起他们,坂本清的地位必然会更加的超然。

        因为,当他成为索尼音乐的董事后,他背后强大的财力,可以支撑他,带领索尼音乐,称霸整个日本演艺界!

        到那个时候,坂本清甚至可以和控制半个日本艺能界的燃系,掰掰手腕!

        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他这套方案的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

        “索尼称霸计划”!

        当然,前提是,他的“索尼计划”能够通过收购索尼的股票,置换索尼音乐股份的方式,成为索尼音乐的董事。。。

        只有达成第二步,他才能开展第三步的计划,也就是“索尼系推行计划”。

        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坂本清才需要管田将晖、能年玲奈两人,为他撑起索尼的演员版块。

        不过,仅仅是第一步和第二步,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了。

        所以,坂本清完全不急于“催熟”能年玲奈和管田将晖两个才十四岁的小孩。。。

        毕竟,有的是时间,让他们成长起来。

        。。。

        再说了,坂本清虽然在第一步计划上,走得很快,而且很稳。

        但是,并不代表他就这样熬资历和作品,就可以让他成为,比木村拓哉更加有影响力的日本天王。

        毕竟,在日剧天王木村拓哉面前,坂本清还是嫩了点。

        先不提木村在电视剧方面吊打他,就连在音乐方面,坂本清和THE  SUN乐队,还是距离SMAP,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所以,经过坂本清的深思熟虑后,他决定,战略性的放弃电视剧方面。

        在他看来,想要超越木村拓哉在电视剧上多年来的成就,那基本不可能了。

        要知道,日本最高收视率电视剧中,前十位,有超过六位,都是木村拓哉主演的电视剧!

        而且,木村拓哉在2014年,就拿到了自己的第十座日剧学院赏最佳男主角奖杯!!!

        也就是说,就算十七岁的坂本清,现在开始主演日剧,每一年都拿到一座日剧学院赏的最佳男主角,也要等到他二十七岁,才能和木村拓哉并驾齐驱。

        而超越他?

        更加是无从谈起!

        这还是按最高的来推算,就算坂本清是重生者,知道哪部电视剧会火,也不一定能够让自己主演的每一部电视剧,都收视率高居不下,从而让他拿到最佳男主角奖项。

        就算是木村拓哉,也是用了二十几年,才拿到这十座沉甸甸的奖杯,这样算下来的话,坂本清想和木村拓哉在日剧比肩,最少需要十几年。

        而这样,对于坂本清这个知晓未来的重生者来说,实在是浪费至极。

        所以,坂本清才会想着,放弃电视剧,专攻音乐和电影。

        。。。。。。

        音乐方面,坂本清想要超越木村,很简单。

        要不是他个人和THE  SUN的总唱片销量,超过他们SMAP;要不就拿到国际性的音乐大奖。

        唱片销量的话,在全世界唱片市场受到网络时代的冲击的大背景下,唱片销量已经不像以前九十年代那样,随便卖卖都超百万了。

        唱片销量只会越来越低,而等到唱片完全卖不动的时候,坂本清拿什么来超越SMAP超过两千万张的唱片销量?!

        所以,这个时候,坂本清就需要用一些分量十足的音乐奖项来加分了。

        例如全世界范围内,权威性最高的音乐奖项,被称为“音乐界的奥斯卡”的格莱美!

        如果坂本清,或者在他带领下的THE  SUN乐队,能够夺得格莱美的大奖,例如年度最佳单曲奖、年度最佳艺人、年度最佳专辑这三个之中的其中一个的话,那坂本清肯定稳稳地会成为日本的乐坛一哥!

        毕竟,日本是一个喜欢关起来自己玩的国度,而日本乐坛也如此,闭塞的环境,铸就了他们在国际音乐大奖上,并没有什么获奖的先例和机会。

        虽然他们自己表面看上去好像不是太在乎。

        但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个可能是每一个,站在日本乐坛顶峰的音乐人,都在想的一个梦想吧。

        而在日本乐坛的历史上,只有少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