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骗?不!这叫互惠共利!

第(1/2)页

对此赵铭也挺犯愁的,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资金。
  这几日他也对着地形和开凿的距离进行了估算。
  如果要走覆卮山那条路,最好是能引入至安平县城附近,那距离就足足来到一百五十里左右。
  毕竟这条河域可是要贯穿福阳县,那边相当于免费给福阳县出资修建,耗费巨大。
  赵铭甚至都想着直接把福阳县给拿下了。
  福阳县相当于需要贯穿全县修筑,而莫县仅仅只需修筑一小节就能连接上。
  至于安平县境内,这本该就得修筑的路段。
  一百五十里路,他估算了一下极限压低价格,价格少说在二十五万两白银。
  可他又不可能如大燕朝廷一样,免费征调百姓进行劳作。
  工钱还是要发的,不是他心善。
  而是其实仔细算一笔账,两者相差并不大。
  免费征调的百姓,天天在磨洋工,修建的慢不说,质量还有问题。
  出钱修建的,如若再加上绩效考核,速度快不说,质量还能有保障。
  而大乾现在不仅缺钱,时间也十分紧缺。
  如今再过四五月就得过冬,赵铭的估算是年前将这条水域开凿完成。
  时间拖的越久,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只会更多。
  所以赵铭保底估算,这里面的花销少说在四十万左右。
  如若按照大燕朝廷那种办事效率,事情能拖到明年中旬去。
  看似只要花二三十万两,实际上拖这么长的时间,耗费的粮食成本估摸也快四十万两了。
  既然耗费的钱粮差不多,何不选择更快的法子?
  只是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别说四十万,现在大乾能十万两都掏不出。
  倒不是真的掏不出,而是一旦掏了,接下来大乾吃什么?
  这么一大帮子人,每月的月俸都是数万两白银发出去。
  更何况如今还在扩军阶段,又多了许多张嘴,这可都是要花银子的。
  更别提各个官营工坊,锻造军械要钱吧?为有爵位之人修筑水泥房需要钱吧?
  当然现在盈利的也不少,比如纺织工坊,比如现在新成立的水泥工坊,这些都是盈利点。
  但一来,西南道纺织的原材料采购麻烦,二来是销售渠道还没打通。
  水域运输没打通前,大乾的纺织工坊生产的布料和衣裳只能卖给西南道。
  但这边一旦市场饱和,价格就只能降下去,利润就会越来越低。
  至于水泥工坊,现在压根就没有销售渠道。
  不!
  更不如说,现在的水泥工坊产量也不够,只能勉强供应给安平县基建所用。
  可以说大乾的每月营收远远无法比得上支出。
  虽说现在大乾国库还有几十万两白银,按现在这花法,撇开开凿运河花销不说,单单日常开销,顶多撑到明年就得国库告罄。
  想了想赵铭顿时有了个主意,倒也没和柳文和细说。
  两人又聊了会,柳文和这才告辞离去。
  但赵铭给他下达了一个命令,最近让他督促施工队,尽快多修建一些装潢不错的驿馆,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这个命令,柳文和有些费解,但还是拱拱手,准备如实照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