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037来信(二更,求追读)

第(2/2)页

淋成了落汤鸡。

        “不拆开看看?”钱中萍找出一把剪刀示意唐植桐。

        “寄的啥?还挺重。”钱中萍把包裹递给唐植桐,并收回收据。

        在信封上填好地址,掏出邮资,并在包裹单据的确认栏签上自己的名字,都交给钱中萍。

        好在还有一条路没被堵死,可以拿钱去馒头铺或者饭店买馒头或窝头,比直接买粮食贵一点,但胜在不要粮票。

        “应该是衣服,前几天不是穿了我一套冬装么,现在寄回来了。”唐植桐掂量掂量说道。

        包裹是中午随车来的,会一股脑都堆在营业厅,等有人来取,再顺带翻找整理。

        信的最后,唐植桐提议,等万向阳下次回来休息的时候,可以来找自己,俩人一块进山打猎,拜托万向阳到时候指点一下自己BIUBIUBIU技巧。

        这一规定给部分贫困用户增加了经济负担。

        兔子已彻底交给两个妹妹负责,凤珍、凤芝也很负责,都盼着年底能吃上一顿兔肉。

        以前粮店执行的不严格,肚量大的可以在这时节多买一些粗粮,凭票后就买不出来了,肚子也跟着吃不饱了。

        “谢谢钱姐,不了,拆开不好带,拿回家再拆吧。”唐植桐婉拒道。

        最让万向阳失望的是,虽然给配了家伙,但都是些老旧淘汰的,就这还没机会用,往返均平平安安。

        街道在月底根据每户粮本定量发了粮票,从这个月起,增购部分取消,街道粮店开始凭票购粮。

        一般家里没钱的,身体所需能量除了粗粮,还会多吃些蔬菜,毕竟蔬菜比粮食便宜。

        凤芝问过唐植桐为啥又多了几只大兔子,唐植桐以新买的为由糊弄了过去。

        上个月底,唐家所在的街道被选为了推行粮票的试点,比唐植桐知道的时间早了一个月。

        现下百姓邮寄东西,基本都用秸秆、稻草变成席,再用针线缝起来包裹,极少有用纸盒、木箱、布的。

        唐植桐暂时没想好如何给王静文回信,索性先把写给万向阳的信寄走,王静文的等回家再说。

        相比较买细粮,买粗粮每斤大概能省下7分钱,再用省下来的钱去买窝头(面粉0.184元/斤,机米0.148元/斤,优质大米0.187元/斤,荞面0.13元/斤,玉米面0.11元/斤,鲜白薯0.018元/斤,高粱米0.087元/斤,小米0.122元/斤)。

        所以从这个月起,就有一些会算计的人家,拿自家细粮票换别人家的粗粮票,这样能在粮店全购买成粗粮。

        唐植桐依旧是每天往家里带干草,在街坊那过个明路。

        粮票有横票和竖票之分,横票印着“面票”及重量,是细粮票,买面专用;竖票印着“粮票”及重量,可以买大米及粗粮。

        现下豆腐平时不常见,只有冬天及前后或青菜不继的时候才会在副食店有售,一毛六一斤,价格不算便宜。

        晚饭是唐植桐掌勺,一锅白菜炖豆腐,简单地浇上点料油,小香味挠挠的。

        唐植桐喜欢做饭,但从来不刷碗,在家大多时候是凤珍刷,今晚刷碗用的是端豆腐盛来的浆,去污效果挺好。

        第一次正式两更,容我叉会腰!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