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323准备

第(2/2)页

做一个。你、凤芝、静莹,都有。”王静文摸摸凤珍的脑袋,说道。

        “嫂子,我也要,我也要!”凤芝不甘落后,伸长了脖子,嚷嚷着求摸摸。

        “好,你也有。”王静文如凤芝所愿,在她脑瓜子上揉了揉。

        在被王静文禁止开口后,唐植桐就乐呵呵的看着这一幕。

        <div  class="contentadv">        唐植桐小的时候,父亲下岗,家庭生活也曾困苦过。

        “家里有没有钱,不是你该操心的,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咱农村的孩子,只有这一条出路。”

        时隔多年,唐植桐仍旧清晰的记得父亲当时说的话。

        时代在变,但穷人的出路变化不大,读书仍旧是为数不多的、能改变命运的大道之一。

        唐植桐非常庆幸能娶到如此善解人意、深明大义的媳妇,喜孜孜的看着小王同学将昨晚拼起来的布头剪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放在缝纫机下面,又重新组合起来。

        一会的功夫,一个书包就做好了。

        “来,背上试试。”王静文将线头剪断,把书包递给凤芝。

        “真好!谢谢嫂子!我拿给咱妈看看!”凤芝谢过王静文,犹如一阵风一般,欢快的跑出了厢房,跟张桂芳炫耀去了。

        “凤珍,你再等等。初中的课本多,我给你做一个大号的。”王静文说完,没待凤珍回话,又专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这次,王静文找了一块大一些的整块布,又裁一块拼凑起来的碎布,将两层布叠在一起,作为书包的底部,细心的走线,在缝纫机的“哐当”声中,组合出了漂亮的花纹。

        接着裁出两面碎布,作为书包的侧面,用缝纫机走了两遍线,然后放凤珍身上比量了一下,裁处合适的背带,砸在了书包上。

        最后将包翻了过来,一个精致的手工书包就做成了。

        “背上试试。”王静文拿着书包,亲自帮小姑子背上,往后退了两步,左瞧右看,很满意。

        “好看。你的手艺配得上心灵手巧四个字。”唐植桐看了,给小王同学竖个大拇哥,赞道。

        “去,就你怪话多。”结婚半年了,小王同学早非吴下阿蒙,成语新解突飞猛进……

        “哈哈,配得上,配得上。”唐植桐一听,乐不可支,手巧不巧自己还能不知道?

        “谢谢嫂子。”凤珍听不懂哥哥嫂子的言外之音,只当是哥哥在夸赞,嫂子在谦虚。

        “不客气,拿去给咱妈看看吧。”王静文摸了摸凤珍的脑袋,说道。

        待小姑子出门后,小王同学才白了唐植桐一眼,从书架上掏出一本《人民画报》,嗔怪道:“以后少在孩子面前胡说八道。”

        唐植桐笑笑,也不还嘴,用手指贴在水杯外侧,试了试早先倒上的开水水温,感觉不烫后,才递给她。

        王静文拉过凳子,坐下,喝了几口,打开人民画报。

        “嚯,你用这书放鞋样子?”唐植桐本以为王静文累了,想看会书换换脑子,不成想书里面别有洞天。

        “今天看咱妈用你以前的课本夹鞋样子,都折的不像样了,我就找了一本大的。”小王同学转头朝唐植桐展颜一笑,一副求表扬的神态。

        “物尽其用,很有想法。”唐植桐夸了一句。

        看着眼前的人民画报,让唐植桐想起了自己童年的一本人民文学,16开大小的那种,厚厚一本书中夹了各种大小的鞋垫、鞋帮、鞋底的纸样。

        当时的乡下,犹如现在的四九城,做土布鞋的多一些,那本鞋样没少被左邻右舍借用。

        随着生活的好转,做布鞋的少了,但鞋样一直保留了下来。

        “你说,要不要给你在鞋垫上勾个花出来?”王静文从人民画报中抽出一张鞋垫的纸样,上面用铅笔勾勒出一副花团锦簇的图案。

        “费那个事干嘛?垫在脚底下又看不到。”唐植桐摇头拒绝道,那种鞋垫好看,就是太费功夫。

        “唉,我也就想想。缝纫机好上手,但我针线活还是不大行。”小王同学叹了一口气,又将鞋样塞了进去。

        “这就已经很好了,你怎么样我都满意。今天就干到这吧,灯泡不够亮,伤眼。”唐植桐蹭蹭小王同学的俏脸,起身将缝纫机放回仓内。

        “行,明天再干。”小王同学合上书,起身又找出了些碎布头,放在缝纫机工作台上,准备明天拼合成一块布。

        “缝纫机是不错,就是这个颜色跟咱这套家具不大搭配,那个华南牌的倒是跟红木颜色相近。”唐植桐看了眼亮黄色的缝纫机面板,说道。

        “那个凸出来一块,太丑,不好看。”王静文摸了一把平整的工作台,摇头道。

        “说的也是,并不是所有凸出来的都好看。”唐植桐一本正经的附和道。

        “哎呀,你又浑说。我又听懂了,都跟你学坏了!”小王同学轻捶了唐植桐一下,气鼓鼓的说道。

        “哈哈哈,我在说这个平整的实用呢,等以后,可以给咱孩子当写字桌用。”唐植桐抓住小王同学的手,眉欢眼笑道。

        “去,咱家不是有两张书桌吗?这个多不舒服。”小王同学不认同唐植桐的这个想法。

        “那不才两张嘛。等过了这两年,咱加把劲,三年生俩,五年生仨,到时候肯定不够用。”唐植桐逗小王同学道。

        “讨厌,你说的轻巧,哪有那么容易?”小王同学嘴上说着讨厌,眼里却带了几分憧憬。

        “应该也不难,要是运气好,有个双胞胎,咱这任务就完成一半多了。”唐植桐说着,捏了捏小王同学脸蛋,胶原蛋白的感觉真好。

        “哎,桉子哥,你说那些古医书里面,有没有生双胞胎的方子?”唐植桐的浑说,却给王静文提了个醒。

        “这个就别想了,有我也不敢让你用。我就是逗你玩,这事咱不着急。”唐植桐赶紧打消小王同学天马行空的想法,虽然医疗条件有了改善,但技术仍有待提升,生双胞胎的危险系数依旧比单胎要高。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