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342发钱

第(2/2)页

”唐植桐伸出大拇指,由衷的赞叹道。

        虽然当初唐植桐打着响应号召、节约供应的旗号申请种菜,但明眼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种事吧,被逼到一定地步是典型,否则很有可能会被说是居心叵测,备受质疑。

        除非跟方圆一样,有人能罩得住。

        <div  class="contentadv">        系主任的做法就稳妥了很多,因为教育部门本来就有相关要求,从初中开始就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

        邮电学院也不能例外,每学期都会有相关安排,只不过这一次选择了在校内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罢了。

        “这次并没有以你的名义进行汇报,不过系主任是原来电信学院的领导,他知道交换机的事情。这么做也是出于对你保护的目的。”周老师见唐植桐没有提出异议,心下也是放心了不少,继续说道。

        “我明白,谢谢周老师。”唐植桐从来不看小看世人,何况还是见多识广的知识分子?无非是人家不屑往这方面发展罢了。

        “但也不能让你吃亏,系主任的意思是给你争取一个优秀学生的名额。尽管你有本职工作需要去完成,但学习上也不能掉链子。这方面你要上点心。”周老师说完,不待唐植桐回复,直接挥手赶人。

        唐植桐感慨万千,虽然工作、生活中偶尔会碰到令人作呕的小人,但绝大多数都是是非分明的人。

        对于周老师和系主任的好意,唐植桐没打算拒绝。

        一个公平的环境下,付出就得有收获。

        如果付出没有收获,甚至还会有损失,那谁还去付出?

        那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唐植桐从无线楼出来,来到基础楼,财务处和后勤处已经都有人在排队,以班为单位进行相关票据的领取。

        两边排队的人数差不多,唐植桐先选择了去财务处排队。

        唐植桐有从市局代领工资、给押运科职工发放工资的经验,只要牵扯到钱的,速度快不上去。

        而票据就不一样了,按人头分,点一下就行,甚至差个一两张都无伤大雅。

        果不其然,唐植桐这一排,就是半个小时,后勤处只有零零散散几个人排队了,财务处这边才轮到自己。

        从财务处领了助学金,又去后勤处领了票据,唐植桐直接回了教室。

        也得亏今天上午的三四节没有课,大家都在教室,否则这事又得拖到下午。

        “舍长,班长,帮个忙呗,助学金和票都下来了,帮着发发吧。”眼看着午饭在即,唐植桐也不愿耽误大家时间,从后门进入教室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求舍友帮助。

        “没问题,唐老师怎么指派,我就这么做。”路坚正皱着眉头做作业,听到唐植桐的动静,立马把笔放下,伸个懒腰,一副将要大展身手的模样。

        “我也没问题,听唐老师吩咐。”罗志平也当即表态,会绝对配合。

        “那成。我负责发助学金,班长负责给大家发水票、澡票,舍长辛苦一下,负责拿着监督大家签字。咱争取在下课前把这事办妥。”唐植桐习惯了,完全一副工作做派。

        唐植桐并不知道,在时下的大学里,无论是发补助金也好、发票据也好,都是直接发到个人手里拉倒,没有签字这一环节。

        清澈、鱼唇的大学生内心还是很纯洁的,心里根本没有那多弯弯绕绕的坑人道道。

        三人做好分工,唐植桐走上讲台,拿黑板擦敲敲讲桌:“同学们,停一下。学校给的补助金、水票、澡票,我都领回来了,下面按座次上来领,清点无误后签字确认。先从北边的同学开始,按由前到后的顺序来。”

        一听发钱,班里可就热闹了,呜呜泱泱的议论声,好在唐植桐公布了领取规则,并没有出现乱子。

        唐植桐去财务处领助学金的时候发现,学院里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甲级标准发放的。

        为了方便发放,财务科指派了三名出纳,一个负责发十元面额的,一个负责发四元零钱的,还有一个负责发放五毛面额的。

        查验了生活委员的证件后,问明多少人,出纳就唰唰一顿点,然后交给代领人,最后签字。

        这样发放,财务处清点方便,唐植桐发给同学的时候也方便,每位同学也就那么几张。

        可别小看这几张钱,确保一个人生活绰绰有余,肯定也有不少人能节省出来支援一下家人。

        要知道现在的四九城百姓也就人均五六块钱的水平,大学生一个月能领十四块五,已经非常不错了。

        看着喜气洋洋的同学,唐植桐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看到的很多“励志”案例。

        比如梵高,都说他穷困潦倒,一辈子就卖出过一张画,想想就很凄惨。

        但书本上不会说梵高的弟弟提奥每个月资助哥哥150法郎,大概45克黄金的样子。

        有这么个豪横弟弟,哪个哥哥不能天天在家画画?一辈子卖出一张画,不难吧?

        还有生活很凄惨的大音乐家,像什么巴赫、舒伯特、贝多芬、肖邦,都说他们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然而肖邦给人当家教,一小时赚20法郎,折合黄金是5.8克。

        特么么的,唐植桐两辈子都没摸过钢琴,无它,学不起啊!

        就这,励谁的志?和宣扬满门忠烈守时异曲同工,很难引起唐植桐的共鸣。

        用这些人举例励志,还不如宣传一下时下的大学生。

        很多都是泥腿子出身,来自五湖四海,除了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外,还得过语言关。

        现在不像是几十年后,操一口普通话就能走遍天下,就有线系593班来说,唐植桐起码听到了不下于七种方言。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互助的必要性。

        有些同学在课堂上只能听个一知半解,课下时间就只能求助于听懂的同学,再麻烦同学慢慢讲解一遍。

        当然,都是小青年,学习能力强,这种日子不会持续太久,慢慢的也就习惯老师的口音,并能听懂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