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2/2)页

心来。他没指错地方。金矿已经找到。至于要怎么保住它不让别人夺去,那就不是他能够操心的了。李长义应该还有后面的部署。

        三人便继续他们的观光之旅。澳洲的地形景观丰富多样引人入胜,独特的动植物生态也让人流连忘返。

        李夫子白天游览,晚上回船就挥毫泼墨。到离开澳洲的时候,他已经作了近百幅画。只是谁都料想不到,这些画今后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转了一圈之后,莫钟书本来还想再往南去新西兰走走,但方睿数了数剩下的红豆,只有百来颗了,强烈要求回家。李夫子不反对,莫钟书更无所谓,他自己有船,什么时候高兴了再来一趟就是。

        经过苏门答腊。莫钟书让人把剩下的半船丝绸全换了胡椒。方睿对莫钟书时刻不忘赚钱的行径嗤之以鼻,莫钟书也不客气地嗤笑回去:“没有钱,哪里来的大船?谁给你补给生活物资?就连水手们也不会替你卖力!我不信你能像鱼儿那般只泡在海水里就能活下去,”人是社会性动物。不管你是否愿意都不可能永远脱离社会生存,而钱和权是社会生活中最有力的保障。莫钟书不喜弄权,便得努力去赚钱。要不是他能帮着吕熠赚钱,也不可能有现在这么逍遥的日子。

        回到松江,潘慧言见到莫钟书,又惊又喜,说是没料到他会这么快就回来了。莫钟书望着她的笑脸,脑中想到的却是方睿那一包红豆。潘慧言嫁给他这十几年,几乎就没限制过他的自由,想来她心中对丈夫也不是毫无怨言吧。但她从来不说,只默默地操持家务教养儿女,以至于他差点就把这当成理所当然了。

        一家人吃完饭之后,围在桌边一边喝茶一边说话。莫钟书就问起宝贝女儿的钱庄发展。莫云逍得意地亮出账本,她把大半的存款都放了出去。每笔都能收到三分的年利。

        潘慧言却在旁边泼冷水道:“三分的利还没见到,但借款放出去后,许多储户shàng  mén来取款,这丫头把自己的零花钱全搭进去了也还不够,又找我要了几百两。”

        莫云逍不好意思地笑笑,双手在桌子下面扯着她母亲的衣角,“娘。人家不是早就和你说好了吗?那五百两算我借你的,一年也给你两分的利。”

        莫钟书故意叹道:“你这丫头,收人家三分的利,却只给你娘两分,赚钱赚到自家人头上了!”

        “爹爹,这叫在商言商。账目就该这么算的。”

        莫钟书听这句话就知道宝贝女儿这两年真的在这钱庄上费了不少心思,便问得更仔细了一点。

        莫云逍为了吸引储户,想了个贴利钱的法子出来,存满一年的,她付一分息;存满三年的。每年付两分息。

        莫钟书知道,这时候一般的钱庄都不给储户利钱的,只免费保管着银子,储户随时可以来把钱提出去,不过一般人存到钱庄里的都是用不着的闲钱,存着应付不时之需的,但普通人的生活少有意外,往往一存就是许多年,钱庄便拿这些钱放债生利。莫云逍这么做,倒有点像上辈子的银行的做法了,应该能吸引到一些想要吃利息的储户。

        “这也是你娘教的?还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莫钟书以为应该是前者。潘慧言曾经管理过钱庄,经历过一段残酷的同业竞争,这是她苦思多年的结果?

        没料到,莫云逍得意地指着自己的小鼻子,“当然是这个聪明的脑袋自己琢磨出来的。”

        潘慧言又好气又好笑,“果真是聪明得很呢,有些小姑娘来存钱时听说有利钱好拿,就说要存三年,她马上就先把利钱付了,结果小姑娘过两天要买衣服零食,又来取钱,利钱却不退了,这都白白送了人家多少利钱。”

        莫云逍被母亲揭了短,撅着嘴道:“那不是一开始没想透吗?后来我就改了规矩,要等存款到期才付利钱,要是提前一天取都不会给一文钱的利息了。”

        莫钟书笑眯眯地听着母女俩又讨论上了,心中高兴,这不就是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吗?他的女儿也许真有做一个金融家的潜质啊。不过,她们说了那么多,还是没提到怎么防止和应付储户挤提的风险。莫钟书不懂金融,但想来那是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吧,他记得当年潘家钱庄就差点被逼死了。

        莫云遥坐在一边,对母亲和姐姐的话不怎么感兴趣,只追着父亲问海外见闻。他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用功读书,除了莫钟书临走前给他指定的几本书之外,还读了许多介绍风土人情物产的游记杂记,不过那些书大多数写的都是大庆国及毗邻几国的风物,少有提到海外,即便点到也只寥寥几句,比不上他父亲说的详细。

        莫钟书也知道儿子的年纪渐长,一半是天性使然,一半是他这个当父亲的刻意引导,对自然地理越来越感兴趣,便给了他一叠厚厚的手稿,里头有他自己这两年里写的游记,也有李夫子随意扔掉的画稿,被他捡了回来,上面的动植物画得传神生动。莫云遥一接过去,注意力就被吸引了。

        ps:

        为什么又那么难发上来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