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2/2)页

这样的晋升渠道让普通水手们有了个向上努力的目标。

        这时候莫记船队旗下的商船,下西洋的路径中,已经加入了通过亚丁湾进红海到埃及这一段路程,带回来更多的黄金和钻石,如果舱位比较空,甚至会捎带些名贵木材。

        莫钟书开始筹划新的航线。此时苏伊士运河还未开通,若想要到欧洲去,得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大西洋。那个地方,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还有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而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即便是在上辈子那个物质和技术条件都相对先进完善许多的情况下,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他不敢拿个木帆船去玩命。

        莫钟书反复思量,最后决定往东北方向去,经过高丽和rì  běn,到罗刹。这一路,大概可以换些皮货和老参回来,不过料想收获不会有下西洋的那么丰厚,因为每年从陆路经山海关出去的商人不在少数,听说有的人甚至进入深山老林去与山民猎户收货。但莫钟书现在对钱已经没什么感觉了,之前赚回来的那些他送了一半给李长义建岛,剩下的还不知道要怎么花呢。现在出海,纯粹是想找点满足感。

        莫钟书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决定了的事情就不再拖延,趁着风向正好,几天之后他带着一船的丝绸出发了。

        朝廷并不禁海,南北沿海航线还是有人走的,从山东各口岸也有船开往高丽和rì  běn。但海洋太大了,虽然莫钟书并不曾离开海岸线太远,可这一路上并没见到几艘船,极目远眺,只见鸥鸟翻飞,波涛接天,船上四张帆吃饱了风,径向东北。莫钟书迎风伫立船头,心胸也像这海这天一样爽阔起来。

        经过rì  běn海的时候,莫钟书特意把船驶入黑潮的主流区域,这股从赤道来的暖流流速相当快,船走在其中,速度一下子就提高了两三节,呼呼的风声在耳边回响,感觉就和高速公路上飙车差不多。莫钟书又让人撒下渔网去,不多久就可以收网,水手们都感叹这一带的鱼又多又大。

        莫钟书只是按着自己的心意调整帆向操控船速,对时间并不怎么在意。但船员中间有人掐着日子算天数,等到他们数到第一百八十四天的时候,船已经到了鄂霍次克海,秋季qiáng  bào风叫他们吃足了苦头,巨浪像小山似地一个接一个朝船压过来,打在船身上,发出阵阵轰响,犹如打闷雷一般。幸亏这船足够坚固没散架,船上的人随着船体摇来晃去好像在荡秋千。

        莫钟书也不敢再逞强,远远地观赏了从北面吹来的浮冰之后,便小心翼翼地掉转船头,开始归航。

        一路无话,几个月后便又回到了东海。

        这一日上午,万里长空明净如洗,万顷碧波一望无垠,**将万丈阳光播撒在青碧如玉的大海上,无异于一幅恬静和谐的画卷。莫钟书举目远眺,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宁静的海面风光。他举起望远镜看去,远处一个黑点正往这边行来,没一会就看清了是艘小船的轮廓,接着那艘船越来越清晰,它连帆都没有,只是随波逐流地漂泊而来。

        在茫茫大海上出现一艘没有帆的小船,这事太不寻常。于是莫钟书就把望远镜一直对准了它。

        那艘船在海风的吹动下,越来越近,肉眼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船上密密麻麻地挤了三四十个人,看衣着像是rì  běn国的水手。

        这些人应该是遇难商船上的水手,正在向着大船呼叫求救。

        当两艘船靠在一起的时候,大船上的人忙放下绳梯,把小船上的人都接到大船上来。

        莫钟书还来不及去问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船头负责望的水手就来报告说前面又顺水漂流来了几十人,许多看着还能动。

        出海的人对落水遇难的人最有同情心,许多水手虽然眼睛望着船长等待他发号施令,但已经在准备动手救人了。

        刚从小船上来的人也是一阵骚动,指着水中抱着木板挣扎的人,激动地叫了起来。

        船上一下子多了三四十个人,而且这些人还要求继续帮助下面的几十个人上船。莫钟书觉得这情形有些诡异,只是此时此刻,他也说不出阻止水手们救人的话来。

        船长见此情形也犹豫了一瞬,但还是指示先把水里的人捞上来再说。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