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常先生的暗恋

第(1/2)页



        果然是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啊,堪比集市般喧哗。如此看来,这岁月城的皮影戏倒是颇受欢迎啊!

        诸葛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着郑尔蓉勉强的挤到了一个刚刚能够看到“皮影戏”里面的旮旯里。此刻,诸葛雪苦笑一声,突然想起了爷爷对她说过小时候看皮影戏的情景,它就好像是重温了爷爷小时候的一个旧梦似的。

        这时候,诸葛雪的脑子里突然闪现了一句歌词:旧梦依稀,往日迷离……

        诸葛雪很念旧,其实她的心里还是蛮喜欢这种感觉的。这种感觉跟微妙就像她喜欢听故事,喜欢用心去感受故事,她甚至能够感觉到的故事中的情节历历在目的呈现在她的面前,有时候也喜欢拿起笔将自己听到的想到的,甚至是自己编造的故事一个一个的纪录下来。

        有时候她甚至在想,如果前世的自己不是诸葛家族的继承人,她一定会去网的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将自己心里构思的故事用小说的方式叙述了下来,说不定那一天,自己看变成了著名的作家了!

        不过这个想法也仅仅是想法,诸葛雪顶多在心里想一想,从来没有实践过,这就是所谓的现实跟梦想的差距。

        呵呵~好像又扯远了,诸葛雪突然收回了思绪,看了一眼舞台上正在表演的异常生动的小人,她的的嘴角扬起了一抹淡淡的微笑。

        关于“皮影戏”的文字记载,已经距离地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疾去世了,汉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成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从清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望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

        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是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只是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皮影戏便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为这个时候一种更高的产物出现了,那便是电影的发明。

        尽管如此,有些地方还是喜欢他们别具特色的皮影戏的,或许这就叫“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看完了皮影戏已经到了晚上戌时,诸葛雪的意思早些回去休息,明日还有明日的事情。可是,郑尔蓉仿佛是一种意犹未尽的意模样,劝说无果,诸葛雪只好依了她。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