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蒙

第(2/2)页

  又呆了几日之后,王释虽百般挽留,但尤垚以家师之命于前,不敢抵抗为由离开柱寨。实是一则几日未曾上那天一楼,测日量影。二则这几日与王释几多交流之后,也有所领悟。自己也想好好琢磨,抓住来之不易的灵感!

        “少将军,小的有一事不明?”

        “王申,此子之后必成大器。且不说西山元师是父王在我来之前的交待。就单论此子,对我们势必会有帮助!现在看来那白熊确是吉兆,只是不知他,能否也被捕获?”

        整个昆仑山脉未受到过多凡世的滋扰。太阳,月亮总是在此间不断更替中,带给这里的生物不同的希望。谷底中的动物早已撒欢似的奔跑,连道旁的檀树,也好似拔高了几分,贪婪的呼吸着。它们在天地之间都各取所需,又各得其乐!

        从柱寨回来之后,尤垚直接上了天一楼顶,在广阔天地之间盘坐下来,认真思虑着这几日的感觉。

        修行,本就是身体和领悟并行之事。关于炼体,尤垚从没有停歇过,毕竟,只有气海足够强大,才得已储存更多的力量。毕竟,只有身体足够强壮,才得已挥发更大的力量而不被其反噬。而关于感悟,尤垚更是甚为看重。只要有所领悟,绝不放过一丝的灵感。毕竟,人身中最大的力量是来自于所领悟八气的义。

        对于自己感觉颇深的坤地之力,尤垚现在所领悟的义是‘御’。就是利用自身的地之气去包容着别人的进击。可尤垚知道,这种单一的使力之法并不能完全发挥地之力的全部力量。但就防御而言,就远远不够,更不用说主动进击了。

        而地之力的进击,就应该像把竹笛内的葭莩吹出来一样,掷地有声。早在闹市之内,自己曾想过时间与地力程度的问题,可现在想来,现在去思考这个问题还为时过早,毕竟,现在连地力是怎么使发的都没搞清楚!

        而按王释大哥所言。这须弥大陆,真正自由的是人的思想。每个人对着天地,对着山河,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见识,可这不会妨碍不同的人去修炼成元。那自己的修行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领悟。

        定下大方向之后,尤垚开始集中心神。去认真考虑自己这几日思考的东西——律吕调阳之象!

        那长短不一的竹笛,从四寸六分到九寸,共计十二根。上面齐平,下留斜茬。竹笛所露出地面的距离相同,那埋入土中的部分成等差排列。

        而下面的斜茬,应该就是聚集地气的作用。而所谓律吕调阳,就是说十二根竹笛出气之声有十二种变化,十二种律吕。那也就代表着,这十二根竹笛内所发出的地之气应该也有十二种不同的力量。而这些力量的不同,应该和竹笛长度有关,应该和竹笛进入土层的高低有关。

        莫不是?

        艮山之义,尤垚定为势。而坤地之力与艮山之地的联系,尤垚知之甚祥。那莫不就是这竹笛内所发出的地之力,应该也是地之势?

        山之势在于其高低,那地之势呢?现在看来这地之势在于其深浅。

        而这深浅,应该就是地之力的层次。那长短不一的竹笛,也应该是不同的地层,不同的力量!那地之义,莫不就在于‘层’?

        继续推理。就像山之义中,用‘势’代替‘比’一样。这‘层’之义也应该可以解释先前领悟的‘御’之义。

        在全身地之气中加以重点部位的防御,这就是‘御’。那现在看来,这其实也就是在全身一层防御面之上,在重点部位再加上一层甚至多层防御面!

        这样一步步的推理领悟,使尤垚感觉步步明朗。也使尤垚更确定了下一步地之力的修行方向,就是‘层’!

        而定下义之后,就是要用义导力!使义发力!

        而这一次,尤垚并没有冒进,而仍是先行把层之义运用到之前所领悟的防御之上。

        这样一则是可以让自己攻守平衡;二则也可以加快自己修行的脚步,毕竟自己刚开始接触地之力时就把它当做防御力量存在。

        之前的防御其实可以说是最被动的。因为只有别人进攻到自己身体之时,自己才能依靠体内‘御’之义去导力,进而包容别人的元力、进而化消。即使是重点区域的防守也只是这般。这无疑是最坏的方法。而现如今,尤垚觉得那地之层是可以在身体之外形成防御的。就像那力量可以喷发葭莩一般,这力量是可以外发的!

        尤垚开始有意识的控制体能的土之力,先行于体内形成一个小的防御面。然后试着在其前面形成另一个大的防御面,然后……

        有了明确的方向,修行也变得更加快捷。不知不觉,西峰已遮住全部的太阳,而尤垚随着天一楼,一起没入黑夜!

        (本章完)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