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屯

第(1/2)页

世道初创,其物未宁。

        屯生盈塞,元亨利贞。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创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上古华夏之王。一画开天!劈开了层层混沌,拨开了叠叠雾霾!裨海之内的华夏人,始得睁眼看世界!

        来自远古深沉的口口相授,勾勒出这位身着兽袍的尊者,立北望南,手牵日月,笑指江山。古老的跟随者,不畏艰险,在他的带领下,踏破叠嶂,降服猛禽,保留了华夏人的火种,开辟出不可一世的华夏文明!

        伏羲,一个神一般的人物。不!在华夏人看来,他,就是神!

        没有文字的时代,伏羲一族的种种,被描绘的不甚清晰。后人在不断的听说中,汇总时义,那就是伏羲一族值得依赖,值得信服!是足以带领华夏人类抗衡蛮荒的人物!而之后随着文字的出现,伏羲一族更为后人所膜拜,所信仰!是足以让后人无过可寻的神的存在!

        据《四时金简》载,伊七十二代大伏羲始,伏羲一族多不问世事,仅有大乱时,自出主持大道!自此华夏大陆进入‘中和’时期,天下之主有能者居之。而伏羲氏的激流勇退,更让众人折服,从而津津乐道!

        随之,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葛天氏等等人物登场。不过这十五氏族皆沿袭伏羲氏之号。之后就是被后人称之为三皇五帝的时期,直到禹的出现,华夏大陆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国家。大禹依靠自己强大的武力,征服了无数部落,并为之建立了完整的律令征伐,从而建立了华夏第一朝——夏王朝。

        有人说,夏王朝是依靠大禹前所未有的武力所造就的。但明眼人都知,这是在伏羲氏首肯之下才得以实现的。不然在夏王朝的法令中,第一句皆是承伏羲帝之德!

        自此,华夏大陆进入了‘社稷无长奉,君臣无常位’的国家更迭的时代。

        当然,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伏羲一族轻易的放弃手中的既有权利,而甘于立于幕后。直到夏王朝最后一代帝君桀,在知已回天乏术之时,说破了天机。

        “吾等皆是棋子。仅修于人事,怎比得他族修于天道!”

        后人在提及此话之时,皆缄默三口,他族之意,不道自明!所以有关夏桀此言的深意,几千年来,人们达成的共识是,这是对伏羲氏在危机之时,转而支持商族人的报复!既然修天道是你伏羲氏统治众人的权杖,那就交还于众人!既然我夏王朝即将不复存在,那就让一直蒙蔽的世人,替我乱你根基!

        当然,这些都是中下层民众只可意会的东西。不过自此,华夏大陆之上,修行,成了无数人改变命运的不二法门。即使这些下层人士没有那些古族的积淀,但时间给了原来平凡人最大的契机,几千年的积累,大陆之上出现了无数奏出华丽乐章的能士和修行大家。而这些尤其是在夏桀有意识的散尽王朝武技,经传词谶之后!

        “道着,乘生气也。夫天地之气,噫而为风,生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则为生气。”

        这句话成了千年来修行者的共识。先有天地,而后有万物。盈天地者唯万物,而盈万物者,是为气!所谓修行,就是修得天地万物之气,以气化力,进而化力成元,方至大成。所以,元师成为无数修行者追求的唯一理想!

        柱州,也就是guān  fāng上所言的坤州。位于这神州大地的西南面。因其上有始皇帝时所立的‘圭表’而被世人所知。早在甲子改革之前,其中的三个郡府就依次被称为上柱,中柱,下柱。

        这柱州北部有一山脉,也就是昆仑山。这昆仑山为帝国所有的山脉之始,水脉之源。传说中,早在上古时代时代,就被这里生活的氏族在其上立过圭表,以用来观测天时。因此,人们也叫它日月山。何谓日月山?窥天探地之所!掌宿纳煞之地!由此,这昆仑山在天地之间是何等存在?可略见一斑!

        这昆仑山,又名昆仑虚,乃须弥山所分东世界的干山。即使‘裨海九洲’合一,这昆仑山也算是巍峨巨峦的存在。其山势并未几多起伏,却整体绵延。西窄东宽,高万仞,阔千尺。无一处不彰显其万山之祖之名堂!

        昆仑山下,有条无名河在此穿流而过,水势多急。并在此间形成两道曲线,河岸并不宽阔。可说来也怪,即使那山间雪线上升,此处也不曾发过大水。好似,什么屏蔽着它。

        沿河岸,有一个村落。村间房舍依河而设,虽错落但却有致,仿佛是按照什么一次所建,看起来那般统一。在村落之中,也就是那两条曲线中间之处,有一大的厅堂,这厅堂细数下来,竟有一百五十六间房子,可沿着廊檐却可进出任意一间屋子。而其中大部房屋也并不太大,细看之下,是出奇的一致,都是九平米。

        村寨内其他房屋,成环状拱卫着中间厅堂。高高望下,村内的阡陌交通是错综复杂,普通人等是进了此寨,怕也是走不出去这迷宫般的布局。

        而更为奇特的是,对于寻常人来言,怕是找也找不到这个地方。

        这山寨正位于昆仑山势将尽而天下山势将起之地。穿村而过的河流,流过东南面之山,强大的落差,形成了可击碎顽石的瀑布,且这瀑布是多层绵延,其上几层又有人工开凿的平台。再向下流去,正汇入大江之中。所谓水随地势,这河流能从东西向转为南北向,正是这两边峰峦所为。而这两边山峰的相互交错,又轻易的遮挡了来自四面的视线。为这山坳之中的寨子,筑起完美的屏障。

        单单看这村寨,饶是甲子改革之前,‘编户齐民’制度业已名存实亡,但能居于此处的,必不是无名之辈!就凭这村寨的形式,已似一座小县城大小!但看其攻守一体的结构,就远远超过一般的坞,是可称为堡。

        这日,这厅堂之上。中立一擂台,这擂台方圆四丈。在擂台东南面上设一观战台,此时中间坐着三个老者。其左右又各坐两个身穿黑色衣服的壮年。其他三面,两面坐着穿着统一灰色衣物的少年,其他一面却竟是老人妇孺。即使如此,这些老人妇孺却坐着如对面少年一般,身姿笔直。除了偶尔孩子的哭声,也没了一点其他声音。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喜悦的味道。

        “贤弟,万料不到你对我尤寨的‘内门会’有如此兴趣。”中首老者面露微笑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