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欲将心事付瑶琴二上

第(1/2)页

第二十三章欲将心事付瑶琴(二上)

        这一日府城格外热闹,因为是红灯节的缘故,这是本朝才又的大节日,传说最早似乎是来源以本朝初立的时候,太祖皇帝布衣出巡,在一家戏班子,遇到了一个绝美的女子,乃是这家戏班子的当家花旦。后来阴差阳错,那女子红颜早逝,太祖皇帝便用女子穿过的一件红衣衫,亲手制作了一只红灯笼,用以纪念她。这便是红灯节的由来,其实这更像是民间自发兴起的节日,每到了这一天的晚上,大街小巷都点起红灯笼,年轻男女结伴出游,更重要的是,会有戏班子连夜演出,而且一般都是演出最新最受关注的戏本。

        就比如说,这一次来府城的,可是大名鼎鼎的汤杏仙,一年也难得又一次这样的机会。

        到了晚上,秋心给漱石楼上下放了个假,然后和张小菇,三儿结伴出来。

        大街小巷果然比起往日更加漂亮,到处都是红灯笼,将整座城市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颜色。行人如织,各家酒楼茶馆都是来来往往的人,游玩的,瞎逛的,喝酒的,宴饮的,仿佛白天一般。然而最拥挤的,还是各处戏馆。在府城的中间,有一座大戏台,汤杏仙的戏班子,正在这里开场他们的新戏本。

        不过他们开场的时候,通常已经是很晚了。

        张小菇跟在秋心的身后,三儿则跟在张小菇的身后东张西望,三人一路逛过去,秋心在府城几年,对这里的一切已经十分熟悉,不断给张小菇介绍着这里的一切有趣事物。红灯节,大家都玩得挺开心,乐呵乐呵的,就算是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也会如同老朋友相见,热情地打招呼。

        ……

        ……

        “……帘外秋风月如何,重山向人间云雨隔,枕上泪痕梦魂凄恻,梦中人几个。昨夜黄花竟高歌,歌尽望愁烟满天河,天河中有谁驾鸾车,将红尘看了。

        谁知相思借去几何,纵伊人不可,算来月又残缺,青丝已成雪,如今成了谁的异客。十年辗转如君反侧,纵梦也不可,谁道月又残缺,叹霜花结下了你我多少坎坷。

        今朝秋风人如何,山外雨落潦水隔,泪痕斑驳再难凄恻,梦中人几个。身在梦外谁高歌,歌尽望孤舟在长河,长河只影我亦对着,将红尘看了。

        谁知相思借去几何,纵伊人不可,算来月又残缺,青丝已成雪,如今成了谁的异客。十年辗转如君反侧,纵梦也不可,谁道月又残缺。叹霜花结下了你我多少坎坷。

        谁道江湖多了牵扯,情长总难舍,想来红颜悲歌,世事多曲折,万般劫难无人敢涉。可恨人生偏要牵扯,笑仗剑不过,转眼几回苦涩,多少海誓山盟如今天涯相隔……”

        戏台之下,张小菇等人都找了个地方坐下来。

        “可恨人生偏要牵扯……”张小菇低头又跟着吟了一句,不禁有些感慨地说道,“这汤杏仙的戏本果真有些意思呢。”

        秋心也说道:“果真讲得世事难料啊。”

        这出戏本唤作《浣青纱》,说的故事,却是一男一女相知欲相守,最终却偏偏相隔天涯。实在是一个大悲剧,汤杏仙是个写悲剧的奇才,他写的戏本,十有八九,都没有好结局,世人都以为这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有关。

        三儿却在一旁嘟囔道:“无病呻吟罢了。”

        秋心笑道:“这你就说错了,汤大家可是底层生活了很多年呢,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岂是看不通透的。这戏本,我看整个天下,也只有他写的这么动人。”

        “我看秋姐姐爱的不是戏本,而是汤杏仙吧?”三儿揶揄道。

        秋心白了他一眼,捏了捏三儿的脸,笑道:“小家伙,你懂什么。”

        “我不小了。”三儿嘀咕道。

        “好啦好啦。”张小菇笑道,“那边有卖吃食的,我们去看看。”

        年轻姑娘向来有两大爱好,一是逛街,一是零食,府城的小吃,特色不多,却很合大众口味。张小菇和秋心还有三儿来到了戏台不远处的街边,这里有一长串小吃摊,此时已经挤满了人。张小菇三人没人都拿到一张油纸,然后一边买着东西,一边放在油纸上,转眼间上面已经有了汤包香饼一类的吃食。

        紧接着到了一边的石桌子旁边,三个人都坐了下来,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听戏台上唱戏,一边聊着天,很是惬意,张小菇都希望今夜永远不要过去才好。一年之中,也只有少数几天不宵禁,红灯节便是其中之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