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奇饵诡钓(1)

第(1/2)页

唐大宇退休之后,喜欢上了钓鱼。

    离他们小区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雄鸡山,山谷里有一个天然水库,叫做雄鸡潭。那里水草丰泽,鱼虾肥壮,加上四面环山,人迹罕至,十分幽静,是个持竿垂钓的好去处。

    这一天,唐大宇和邻居老宋在家里闷得慌,便相约一起去雄鸡潭钓鱼。

    他俩刚撒好钓窝,手拿钓竿在潭边坐下,就听得平静的水面上“哗啦”一声响,一根尼龙线拉着一条一尺余长的大草鱼浮出水面,一只抄网从水下斜伸出来,不偏不倚,正好将鱼抄住。

    唐大宇和老宋看得出神,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他们这才注意到,原来他俩并不是这水库唯一的垂钓者,在离他们数丈之遥的树阴下的草丛中,还坐着一位头戴草帽、年约六旬的瘦削老者,正手持钓竿,凝神垂钓。

    刚才那精彩的一幕,正是这老者的杰作。

    听见他们的叫好声,老者并未答话,只朝这边冷冷地望一眼,又全神贯注地钓起鱼来。

    不大一会儿,潭面波光闪动,又有一条大鱼上钩。

    唐大宇和老宋见了,心里又是羡慕,又是佩服。

    在钓鱼椅上坐了三个多小时,唐大宇浪费了不少鱼饵,却连一点收获也没有。

    老宋是市钓鱼协会的会员,情况比他略好,但也只钓到两三尾小鱼。

    太阳落山时,那老者起身收拾钓具准备回家。

    唐大宇和老宋看见了他一直浸在水中的鱼兜,好家伙,活蹦乱跳的至少有十几条鱼,清一色全是两三斤重的大鱼。

    看得他和老宋差点连眼珠都掉出来了。

    一连几天,唐大宇和老宋去雄鸡潭垂钓,都能碰见这位神情冷漠身形瘦削的老者。

    每次老者都能满载而归,而唐大宇他们的收获却总是少得可怜。

    看来这老者是一位垂钓高手,抱着讨教的心理,唐大宇他们试着与老者搭讪,才知这老者姓余,独自一人住在山里头,闲着无事,经常来这里垂钓。

    唐大宇和老宋便叫他余大爷。

    第二天,唐大宇他们又在水库边碰上了余大爷。

    与前几天一样,唐大宇和老宋的钓运都不佳。

    唐大宇坐在那里,只看见鱼线撞动,浮漂乱颤,提起钓竿,就是不见鱼儿上钩,好容易看见浮漂沉下去,提起来一看,却是一条两三寸长的小杂鱼。

    老宋刚一开始钓得挺顺手,接连钓上来三条大鲫鱼,可再往后,就再也没有鱼咬他的钩了。

    不远处的余大爷的抄网却没有停过,好像整个雄鸡潭的鱼都快被他钓光了似的。

    唐大宇和老宋眼红得要命,放下钓竿讪笑着跑过去,给余大爷敬了一支烟,然后向他请教垂钓秘诀。

    余大爷不慌不忙抽完烟,翻翻眼睛问他:“你带麦麸了吗?”

    唐大宇一怔,摇头说:“没有。”

    “米糠呢?”

    “也没有。”

    “那你来干什么?”余大爷满脸不高兴,起身走到唐大宇放钓竿的地方,提起他用来盛鱼的网兜看一下,从里面掏出唐大宇刚才钓到的那条小鱼,甩手扔进了水中。

    “哎,你——”

    唐大宇急了,不肯帮忙就算了,干嘛要把人家辛辛苦苦钓上来的鱼扔掉呢,这可是他今天惟一的战利品呀。

    “坐回去吧,不要着急,准会有收获的。”

    余大爷头也没抬,冷冷地说。

    唐大宇将信将疑地坐回去,不大一会,浮漂忽地往下一沉,他心中一阵狂喜,屏声敛息,急忙起钓。

    好家伙,果然有一条大青鱼挂在鱼钩上,看样子少说也有两斤多重,算得上是他这几天钓到的最大一条鱼了。

    这一下,他对余大爷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忙跑过去道谢。

    余大爷连眼皮也没抬一下,说:“你那是‘小鱼闹窝’,因为不断有小杂鱼干扰,不是撞鱼线,就是拖浮漂,使要钓的鱼难以就饵。你如果带了麦麸或米糠,可以到窝点下风口撒上两把,就会将小杂鱼引开。可惜你没有准备,所以只好把刚才钓上来的小杂鱼放回窝里,让它传播信息,惊走小鱼,这样就会有大鱼咬饵上钩了。”

    余大爷这一番话,连一向自诩为钓场老手的老宋听了都暗自点头,深觉有理,也上前请教,问余大爷,为什么自己开钓时挺顺手,一连钓上来三条大鱼,可不大一会情况就急转直下,再也无鱼上钩。

    余大爷半眯着眼睛问:“你钓上来的都是鲫鱼吧?”

    老宋说:“对,是三条鲫鱼。”

    余大爷说:“你用抹布把手擦干净,再换个鱼饵试试。”

    老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照着余大爷的话做了,果然过不多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