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1/2)页

  赵元柔的目光坚韧而不屈。
  
  她和周景寻经历过太多的分分和和了,  一直到那天在听左楼时,她才算真正明白自己的心意。
  
  周景寻是她想要共度一生的人。
  
  她不想再错过。
  
  赵元柔捏了捏手上的六根签子,微微勾起的嘴角带着几分自傲。
  
  她拥有的是上下五千年的知识和见识,  她远比她们更加优秀!
  
  四个魁首而已,  她一定能拿到。
  
  使女捧着签子走了。
  
  这里并不需要事先报名之类的,  只要在择签子时候,  拿了签子,  那就代表了会参该项比试。
  
  也有一开始只是为了过来凑凑热闹,  后来忍不住想上去试试的姑娘,  也过去拿了签子。
  
  不一会儿,花榭里姑娘们都选好了签子,  使女登记了花名册,  正要下去,  花榭的门开了。
  
  花榭里烧了好几个火盆,  温暖如春,她们都已经把外头的斗篷给脱了,寒风从打开的门中涌进来,  冻得她们直哆嗦。
  
  有人不满地看了过去,一个披着红色镶毛斗篷的姑娘夹带着一股寒气走了进来,身边的丫鬟为她解下斗篷,捧在了手中,露出了一张极其明艳的脸蛋。
  
  “郑妹妹。”庆月笑着迎了过去,  “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郡主。”郑心童福身见了礼,  “我见梅花开得漂亮,就过去逛了逛,  来晚了。”
  
  “是京营总督郑大人府上的的二姑娘。”程初瑜见盛兮颜不认得,就小声地介绍了一句。
  
  京营总督郑重明。
  
  皇帝心腹中的心腹,  更是把禁军三大营全都托付在了他的手里。
  
  就算郑重明回乡祭祖,一走就走了大半年,皇帝也没有让人取代他的地位。
  
  盛家门第也不高,与这些京城里头真正意义上的名门贵女也来往甚少,因而盛兮颜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郑心童见使女正要出门,随口问了一句:“都挑好了吗?”
  
  “你想要试试吗?”庆月熟络地说道,“我去叫她过来。”
  
  “不用了。”郑心童并不感兴趣,“我就过来瞧瞧。”
  
  庆月笑道:“那你与我坐一块儿吧。”
  
  庆月挽着她一同坐下,不多时,就陆陆续续有姑娘过去见礼问安,盛兮颜这里围着的人肉眼可见的少了近一半。
  
  使女带着签子出去了,又去了另外两个花榭,让人挑选,再又登记到花名册后  ,送去了三位大家那里。
  
  太后和三位大家都在东边的花榭里,除了她们以外,还有几位勋贵宗室家的夫人王妃,都是陪着太后一起来的。
  
  卫大家照例翻看了一遍花名册,一眼就看到了有人拿了六根签子,不禁惊叹道:“今年竟有人选了六项?”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有自信挑六根签子的,这可是女学开办以来的第一次!
  
  “是为了太后娘娘的许诺来的吧。”郑公国夫人讨巧地凑趣道,“娘娘您的许诺可是为我们大荣朝激出了不少才女呢。”
  
  太后自得地笑了笑,又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才女什么的不过是虚名,女子还是当贤惠,相夫教子更为重要。”
  
  四周皆是频频应是声。
  
  卫大家几不可见地皱了下眉,只当没听到,低头又继续看花名册。
  
  女子并非不如男儿,她们只是得到的机会远比男儿要少,她们可以更出色的!
  
  “卫妍。”太后在上头问道,“拿了六根签子的,是哪家的姑娘?”
  
  卫妍是卫大家的本名。
  
  她十六岁那年自梳,一生奉献于琴艺和女学,如今刚过四十,容貌秀美,气质温雅。
  
  她抬头含笑道:“是赵家姑娘,闺名元柔。”
  
  赵元柔?!
  
  太后脸上的笑立刻僵硬了下来,心口有一团火在不停地跳动,几乎快要冲出来了。
  
  怎么又是她!
  
  皇帝给秦惟和赵元柔赐婚时,完全没有事先知会过太后,直接就自己下了旨,太后知道后又气又怒,可圣旨都已经下了,太后也没办法,为此跟皇帝冷战了几天也就只能作罢。
  
  只是每每想到,她放在手心里头当宝的小儿子非要娶这个赵元柔,就憋得难受。
  
  赵元柔简直太不要脸了。
  
  勾三搭四,摇摆不定,还偏爱张扬,在京城里头闹成了这样,让儿子也跟着丢尽了颜面。
  
  而且这什么赵家,根本连听都没听说过,也不知道是哪门子阿猫阿狗,赵氏哪有资格当亲王妃?太后原本想得好好的,给儿子挑的王妃至少也得数一数二的名门世家,赵氏连当个侧妃都不够格,最多只能为妾!
  
  要不是怕儿子跟她离心,太后真想赐下一道白绫,让赵氏早早了结算了。
  
  太后揉了揉眉心,大好的心情一下了就被破坏了。
  
  众人深知缘由也不敢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了太后的霉头。
  
  太后意兴阑珊地说道:“开始吧。”
  
  卫妍微微一笑,和另外两位大家交换了一下目光,就向使女吩咐道:“那就开始吧。”
  
  使女应了一声,敲响了一面铜锣。
  
  轻脆的锣声传到了每一个花榭。
  
  这四个花榭呈环形拱卫着中间的一个小小的湖泊,在湖泊的中央有一个暖亭,而花榭的四周则有梅林环绕,正值梅花初绽的时节,清冽的梅香萦在空气中萦绕,极尽清幽。
  
  每一轮比试的姑娘都会从各自的花榭来到湖泊中央的这个小亭子,而从四个花榭都能看到亭子里的动向。
  
  第一轮是诗词。
  
  卫妍请太后定题。
  
  太后兴趣缺缺地随口道:“就梅好了。”
  
  卫妍含笑应道:“是。”
  
  卫妍写了一个“梅”字,就让使女出去传话,以梅为题,自由创作,可以写诗,也可以作赋,时间为一炷香。
  
  有七位姑娘依次从花榭出来,沿着小桥走到了亭子里。
  
  亭中已经摆好了几张书案,又由使女提前研好了磨,她们对着卫妍写的那个“梅”字,有的沉吟,有的念念有词,唯有赵元柔似乎早已成竹在胸,她第一个执笔,下笔如有神,等她写完,其他人还都在沉思。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所有人都写好了。
  
  然后,就由使女呈到了太后这里,由太后和几位大家一赏读。
  
  临时出题,在一炷香的时间里,能做出一首完整的诗词,有意境且能押韵,其实并不容易。
  
  卫妍每一首都会认真赏析。
  
  她才刚看完三首,太后忽然开口了,念念有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1]
  
  “好诗!”她说道:“这首极佳。可以得魁首。”
  
  太后的一句“极佳”已经是最好的赞誉了。
  
  卫妍先是飞快地把几篇诗词都扫完了,这篇果然最为出色,让人眼前一亮,一共只有四句,但每一句又都意味深长,朴素自然,却字字珠玑。
  
  的确极佳!
  
  于是,卫妍没有说什么,由得太后将其定为了魁首。
  
  太后的心情明显好一些,她问道:“这首诗是何人所做?”
  
  她想着,一会儿要见上一面,好生嘉奖。
  
  使女看了一眼名册,躬身禀道:“回太后,是赵元柔所做。”
  
  太后:“……”
  
  她的手无意识地捏了捏宣纸,把宣纸的一角捏得皱成了一团。
  
  卫妍不明所以。
  
  她们三人一心只关心女学,闲暇时刻,也大多陶冶在琴棋书画中,对外界并不关注,自然也不知道赵元柔和太后之间的这点嫌隙。
  
  不过,她们来京城也有十几年了,就算再与世无争,也不会真蠢,更不会没有眼色的去打听。
  
  卫妍若无其事地笑道:“太后,那就定赵姑娘为魁首了,您看如何?”
  
  太后像是刚被人打了一巴掌,面无表情,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好。”
  
  她后悔死了,刚刚真应该先问了名字,再看的。
  
  她都已经说了这首诗极佳,要现在反悔的话,岂不是会太失了颜面,让旁人都以为她这个太后是个出而反而之人。
  
  太后的胸口起伏不定,心里暗怪卫妍实在太没有眼力劲。
  
  但凡聪明一点,看出自己不痛快,就该主动说些什么,再把魁首给别人。
  
  真读书读多了,把脑子都读坏了,难怪嫁不出去。
  
  这个女学果然不应该办,纵得这些小姑娘一个个都跟卫妍似的,眼高手低的不成样。
  
  太后目光低沉,眼中是毫不掩饰的不快,都已经迁怒到了几位大家的身上。
  
  命妇们或是饮茶,或是拂衣袖,又或是理鬓发,一个个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目不斜视。
  
  唯有永宁侯夫人紧张地捏了捏帕子。
  
  在赵元柔让人来转告她,她会夺四项魁首为周景寻求情的时候,永宁侯夫人还不相信,没想到,她真的做了。永宁侯夫人的心里有些感动,更多的则是说不上来的复杂。
  
  卫妍说道:“那就定赵元柔为魁首。”
  
  此言一出,就有使女去到三个花榭,告知所有人。
  
  赵元柔在诗词上的造诣在京城里是出了名的,定她为魁首,是在众人的预料之中,并不觉意外。
  
  第一轮的魁首定为了赵元柔,她的鬓角被簪上了一朵梅花。
  
  第二轮是棋。时间有限,自然不是两两对弈,只需要她们解开棋局,一共五局,在一炷香内,谁解开的越多,或者越快,就定为魁首。
  
  “孙大家。”
  
  赵元柔向着东侧的那座花榭拱了拱手说道:“我不解棋局。”
  
  她自信含笑道:“但是我可以摆出一个残局,这个残局是我自己所创,且孙大家您在一炷香内都肯定解不开。您觉得如何。”
  
  赵元柔的意思是,她的比试和旁人不一样,她不想像别人一样去解局,而是作为布局人。
  
  摆棋局比解棋局明显需要更高的棋力,赵元柔又自己给自己设定下了条件,反而在所有人中间居于弱势。
  
  孙大家听到使女的传话,对这个提议颇有几分兴致,她擅棋,熟知天下棋谱,赵元柔的所摆的残局到底是不是独创,她相信自己一看便知,若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