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讨平河北

第(1/2)页

吴汉、耿弇为先锋,刘秀军在元氏大败铜马军,然后乘胜追到了河北的徐水一带。农民军被迫背水一战,反而将汉军冲得满山的溃退,两军短兵相接,军况一片混乱,刘秀被打得往回而逃,不慎被树枝挂到了马下。他退到高高的河岸上,眼看无路可逃了,一名骑兵连忙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刘秀,但刘秀仍然很镇静,他笑着对身后的耿弇说:“差点让贼兵笑话了。”耿弇指挥手下的几十个骑兵,左右地冲杀着,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刘秀方才得以脱险。

        汉军大队撤了回来,怎么找也没有找到刘秀,便都以为他已经死了。吴汉站出来激励着大家说:“大家努力,萧王的侄子还在南阳,还怕没有主公吗?况且萧王身负重命,怎么会轻易死了,昆阳大战,三千骑冲入了是四十二万的大军,他还不是照样安然无恙吗?”大家才定了定心神,但是等了不多一会儿,刘秀就回来了,大家这才放下心来。但农民军也不知道汉军的虚实,趁夜向北逃去了。

        刘秀便率军尾随追击,在渤海郡的安次县,又斩首了数千人,农民军又继续逃亡到幽州地界,吴汉、耿弇、陈俊、马武等将兵分合进,接连在潞县、平谷又大败了敌军,从而,基本歼灭了河北的大部分的农民军。        但刘秀是要逐鹿中原的,他如果要逐鹿中原,那铜马起义军便成了他的最大的后顾之忧了。

        就在刘秀准备出兵北上的时候,更始帝任命的常山郡太守邓晨,带了一千多弓弩手和粮草辎重,以及南阳郡冠军人杜茂、南阳郡棘阳人马成,也从千里外赶来追随,但刘秀顾不上与姐夫叙旧了,他只能踏上了征途。

        在南线上,刘秀派冯异出兵河东。冯异采用了攻心的战术,他给洛阳的李轶写了一封信说:“我听说明镜可照形,博古可通今,微子离殷入周,项伯叛楚而归汉,周勃废少帝而迎文帝,霍光废昌邑而立宣帝,这些都是敬畏天命之兴废存亡,立万事功业的明智之举,即使更始帝坐稳了江山,季文你与他关系疏远,岂能长保富贵?如令长安混乱,赤眉军兵临而大臣背叛,已经是分崩离析、纲纪扫地的了。萧王甘冒霜雪、经营河北。目前已英雄云集、百姓风靡。上右的圣王也不过如此,你如果能够觉悟,弃暗投明是正当此时,等到大军压境悔之晚矣。”

        李轶当年曾鼎力支持刘秀起义,后来又设计害死了刘縯,是一个典型的反复无常的小人。这正是冯异重点策反他的原因所在,李轶急忙回信说:“我本与萧王共谋大事,早已结成生死之交,现在我守洛阳,冯将军守孟津,我们占据了天下的中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希望将军能把我的意思上达萧王,我愿意出谋划策、辅国安民。”冯异把书信转给了刘秀,因路途遥远,书信传递期间,李轶便不再与冯异为敌。

        吴汉趁谢躬出城去对付王校农民军的时候,秘密地去拜访了同在邺城的魏郡太守陈康,他把大道理向陈康一摆,陈康立刻便接受了。陈康迅速地控制了谢躬的部将和家小,在谢躬返回邺城之时,吴汉和岑彭的伏兵齐出,合力生擒了谢躬,于是,河北的大部分的地区,都归入了刘秀的版图。

        刘秀便亲率大军北上,去继续征讨铜马、王幡等农民军,以便彻底地安定北方。

        铜马农民起义军,是一支人数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他的人数多的时候,也达到了三十多万个人。因此,它是赤眉军、绿林军以下的,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的队伍,声势非常浩大。但他它有一个特点,它一直在中国河北的北方活动,从未进入过中原一步。因此,它从来也没有参与过逐鹿中原。        刘秀任命吴汉为大将军,让耿弇为副将,一道前往调集幽州的十郡的人马。但新任的幽州牧苗曾拒不接受调令。吴汉便率领了二十名骑兵上门拜访,苗曾见只来了二十个兵,便毫不在意,亲自开了城门迎接。不料被吴汉冲上前去,一刀斩于了马下,吴汉收服了苗曾的部属,带领着大批的军队返回。将所有兵将的花名册交给了刘秀。刘秀笑看着众将。因为刘秀派吴汉去幽州时,不少将领都提出吴汉会拥兵自重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