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第三次出海

第(1/2)页

徐福回到了船上,心中升起了一丝失望。他满怀着希望出的海,而且,这次在装备上,也已经完全能够,克服大海的阻拦了。但跑了八百里,找到的却是高丽,但不是岛。现在,终于找到了岛,竟然还是没有人烟的荒岛。但他还是下令,绕过了这座荒岛,继续向东行驶。

        船队绕过了,这个荒岛以后,继续向东驶去。在中途,他们又发现了,一条巨大的鲲鱼。鲲鱼的背上,还在喷着水柱。但对于六十丈长的船来说,它已经不是什么骇人听闻的庞然大物了,因此也没能构成对船队的危害,大家擦肩而过了。

        船队又连续行驶了五天,这一天,天气十分晴朗,风和日丽的。但正东的前方,又出现了一条黑线。        第二天徐福带领着徐该和屈武,率领着十二个卫队,骑着马跨上了岛屿。徐福实在不明白了,“山海经”中明确地讲道,东海上有三神山,这东海是正东的海,还是东面的海。现在的地方,已经是琅琊港的,东偏南的方向了,偏了也已经有三十度的角度了。这个海岛,还是不是神山,那神山在哪里呢?

        他骑着马,绕岛跑了一圈,果然什么建筑也没有,而且荒无人烟。这是一个圆形的小岛,中部都是树林,一圈的海岸线的旁边,倒是没有什么树木。

        在屈将军的禀告下,徐福和徐该,一起来到了船舷,观看着那条黑线。

        黑线越来越近了,这也是一条海岸线,在相距十里的时候,徐福让把船队停了下来。

        两个军将,回到船上禀告后,徐福大吃了一惊。没有想到,在东海的八百多里外的地方,竟然还是连着华夏的一块陆地。关于高丽,徐福也在书上读到过,但是现在,已经来到了这个地方。而且这里还是,由华夏的人民在这里繁衍着的。他感到不胜地感叹。

        徐福命令船队,沿着高丽的海岸线,一路按照朱雀盘的指示,向南方行去。就这样,又行驶了整整的五天,他们终于发现了一座海岛。

        一拨军将,被派往了岛上。到傍晚的时分,那些军将们回到了船上。他们禀告说,这是一座荒岛,岛不大但是空无一人,他们绕岛行了一圈,但没有发现,有一个人类和一栋建筑。        傍晚时分,才看清楚了,那是一块陆地,那条黑线,原来是一条海岸线。

        这时,船队距离岸边,约有十来里路。徐福下令抛锚停船,明天早上再说。        船吃水很深,除了甲板的仓面外,甲板下共有四层船舱,第一层是住着船工和仆役的,第二、第三层,是存放礼品和物资的,而最底下的那一层,却整整齐齐地堆放着压仓铁。有了那么深的吃水,有了这么重的压仓铁,这船可是稳如泰山的。在一般情况下的海风,可是丝毫也动摇不了它的。

        徐福的桌子上,就放着了那个朱雀盘,他指挥着船队,一路向着正西的方向,呈一路纵队行驶着。按照现在的这个速度,日行百里可是有把握的。        这时的每条船上,已经站着有三十六名船工了,这些船工都是皇家招募的,当然不同于前两次,徐福私人所招募的那些船工了。

        徐福踏上了主船,他的身旁跟着了三个人。一个是他的弟弟徐该,一个是他原来招募的船长庄桥,但现在,他是徐福的航海的顾问了。第三个,是徐福的护卫将军,他的名字叫屈武,不知道这个屈武,原来是不是楚国的豪族,屈氏家族的族人。        三条长六十丈的巨船,每条船上的甲板上,矗着五根约有十丈来高的桅杆。有一条船上,装满了金银财物、奇珍异宝,而其它的船上,则都装了,各种各样的吃的和用的东西。        第九日的正午,在远远的东方的海面上,出现了一条,黑黑的细线。当时也没有望远镜,也没有千里眼。只是,这条黑线,却越来越粗犷了。

        第二天一早,船队缓缓地,向岸上靠去。靠近岸边后,又抛锚停了船,然后放下了舢板,又在舢板上放下了,两个军将及两匹马。

        听到对方的咀里,所发出的华夏的语音。那两个军将,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了。经过一番的交流后,他们终于了解到了,这个地方叫高丽,而脚下的这块土地,则是燕人卫满,在战国的时期,带领着他的族人,来到这里垦荒所建立起来的部落。现在的卫氏高丽,已经占领了高丽中部的西半部,而高丽中部的东面的另一半,却是周武王伐商时,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带领着他的族人所开创的部落。当然,箕子所开创的部落,要更早一些,至少要早四百年吧!

        两个军将骑着两匹马,向着内陆一路寻觅而去。他们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发现前面是一个村落,他们骑着马跑了过去。

        村落里的部落酋长,在村民们的簇拥下,来到了村边。他问两个军将:“你们是何方人士?”        在徐福的一声令下,三条巨大的海船,一条接着一条地,鱼贯而出了港口。紧随着主船的,是另外的两条,装满了物资的船只。

        皇家所造的船只,所配置的设备,显然要先进得多了。它的五个船帆,其中有两个,是专门控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