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三个师兄

第(1/2)页

就在雄鸡高唱的这一刻,他突然想起了,临出谷之时,鬼谷子先生,赠送给了自己的那一个锦囊,说危机时候,可以打开一看。他连忙翻找了起来。

        但是,三十年都过去了,他到哪儿去找啊?他翻遍了箱笼,没有呀!这在哪里呀?他又重新翻找了一遍,仍然没有。

        庄丁进来禀告,秦王派来的,迎接大将军的仪仗,已经在门口催了。如果再不出去,那也是欺君之罪啊!        想到这里,王翦的心,像被猫爪了似的难受,但自己已经答应了秦王带兵,君无戏言,自己明天又称病,这欺君之罪,也是逃无可逃的。但如果明天,带着六十万大军上路了。有可能还未走到杜邮,一把赐死的宝剑,便追上来了。

        王翦辗转反侧,怎么也解不开这个死结,他愁了整整一夜,愁得头发都白了。

        他突然回头,看到箱笼最底下,叠得整整齐齐的一件旧衣服,他突然想到了,他出谷的时候,穿的就是这件衣服。那个锦囊,就是放在,这件出谷时穿着的,衣服的袖子里了。他扑了上去。

        打开锦囊后,只见里面,有一块小小的帛。他展开了帛,只见里面写着,四个细小的字:“求田问舍。”他的心,一下子开朗了。

        但是第二天的晚上,王翦收到了,李斯派人送来的一块小帛,他打开后,只见帛上写的,只有四个小字,“想想白起”,王翦看了大惊。

        白起是秦国,军功最为卓著的,一位将领,曾经被人称为战神。他在秦昭王时,不停地征战六国,为秦之后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在伊阙之战中,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中,重创了赵国的主力。白起担任,秦国将领三十年,攻城七十余座,歼灭敌军近一百万。而且,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但是,由于他的一次,反对秦昭襄王的意见,最后竟然被,赐死于杜邮。

        而现在面前的,这位秦王嬴政,比秦昭襄王,疑心病有过之而无不及。六十万大军,这可是倾国之兵力啊?自己反复要六十万大军,这君王会如何作想?他一定会认为,自己一定要带走,秦国的六十万大军,肯定是另有所图的,或者是拥兵自立,或者是投降他国。李斯连夜送到的警告,肯定是他,已经听到了秦王的反映,因此提醒自己,不要当第二个白起。        公元前229年,赵国连年战争,又逢北部地震,大面积的饥荒,国力极度衰弱,秦王又乘机,派出了大将王翦,率领着大军直下井陉。赵王又命李牧领兵,抵抗着前来进攻的秦军。秦军的将领王翦,正是李牧的师兄,他是了解李牧的,他禀告了秦王,要求再行反间计。派奸细潜入赵都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赵王的近臣郭开。郭开散布出了流言蜚语,说李牧已经准备,投降秦国了。昏聩的赵王迁,竟然相信了谣言,立即派赵葱和颜聚,去取代李牧。李牧信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信条,拒绝交出兵权。赵王更加相信,李牧要投秦了,他命令赵葱,假称赵王已经,收回了成命,并设宴招待李牧,李牧误中了,赵王的圈套,被惨遭冤杀。

        李牧死后,仅仅三个月,赵国便被王翦灭了。        公元前242年,李牧再次领兵,进攻燕国,杀死了燕国的将领剧辛。使得燕国,更加害怕赵国了。

        公元前234年,秦国大将桓齮,率领了大军,攻取了赵国的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了赵军十万。赵王迁急调李牧,担任对抗秦军的主将。李牧率领军队,同秦军进行对阵。当桓齮率领主力,进攻肥下的时候,李牧乘机率军,一举袭占了秦军大营,俘获了全部的,留守的秦军及辎重。李牧又判断,桓齮必定会回救。于是部署了一部分的军队,在正面阻击敌人,又将主力部队,分布在敌军的两翼。经过李牧的三路夹攻,经激烈的战斗,大破了桓齮,所率领的秦军。因为功劳巨大,被赵王封为武安君。        他每天杀几头牛,犒赏着士兵。每天教习着士兵,练习射箭和骑马。但是他规定士兵,一律不允许出战,谁擅自出战,格杀勿论。就这样,过了好几年。匈奴们都认为,李牧是个胆小的将领。就连赵国的那些,守边的那些官兵们,也都是这样地认为,主将胆小怕死。赵王便撤了李牧。但换了主将以后,每次匈奴一来,便马上出战,损失和伤亡,连续地不断,边境上也无法耕田、放牧了。赵王无可奈何,只得再请李牧,出任为主将。

        李牧回到边境,还是按照,他原来的方法,匈奴一直,都一无所获。        徐市关心着,三个师兄的下落,他到处打听着,终于了解了,三个师兄的情况。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又派了三路大军攻赵,李牧采取了南守北攻的策略,集中了优势的兵力,大破了北路的秦军,然后再挥师南下,一举击溃了南路的秦军。在李牧的统领下,赵军又大获全胜。

        徐福想起了,李牧出谷的时候,鬼谷子先生,让他去谷中找一样东西,李牧去捡了一根枯枝。先生说,刚而不柔,易折也!如果李牧交出了兵权,他便可以,免遭杀身之祸了。但是,他怎么面对,赵国的百姓呢?

        秦王听到了这个消息,亲自赶到了王翦的家里,请求王翦带兵伐楚,但王翦推说有病,无法再去带兵。最后秦王再三要求,但王翦还是,坚持要求,必须要给他,六十万大军。秦王在犹豫了半天之后,只得同意了他的要求。

        鬼谷子先生,临别赠送了李牧八个字,“遇凶而荣,遇凶而逝。”他是因为大破匈奴,而得到了荣耀。但后面的四个字,“遇凶而逝”,这个凶字,是用的谐音字,是师兄的兄啊?徐福闻此消息,泪流满面,想起师兄弟五人,在谷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