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3,六国之相 10

第(2/2)页

窗前发呆。

        故事全都记在了脑子里,可赵政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老先生跟老奶奶的身影。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老先生临终前说过的,他不后悔这辈子做过的任何事,也不后悔这辈子没做过的任何事儿。在临终前,他希望可以把这个经验传给赵政。想去做什么就不要顾及,决定放弃什么就不要后悔。

        他说,很多人都喜欢左右兼顾。不要最好不要最坏,所以就选择居中的差不多。不要最高不要最低,所以就选择了居中的差不多。

        他说,他这辈子就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凑合着过的人。做人如此做事也是如此,就连吃东西同样如此。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要么拼尽全力,要么趁早放弃。曾经的老先生也曾位极人臣,曾经的他也曾风光无限。但是他没有跟人说过,直到最后也不过是跟赵政提过几句而已。

        当年的兵荒马乱,如果不是他的职责所在,三个女儿就不会走散。但是他不后悔,家国天下总要放弃一些。他为了尽忠所以放弃了家人,虽然他的后半辈子一直生活在愧疚之中。

        赵政托着腮帮看着夕阳,脑海中不断响起老先生临终前说过的那些话。如果说以前的赵政只崇拜苏秦的话,那现在的他已经开始崇拜老先生了。虽然他不知道老先生的全名,也不知道老先生到底跟苏秦什么关系。

        据书中记载,离开魏国的苏秦去了齐国。他见到了齐国当时的国君齐宣王,并且把齐宣王狠狠训斥了一顿。

        人不畏死故而无俱,苏秦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感到畏惧。想当年齐国可是三强之一,魏楚齐的那个年代,谁人敢打齐国的主意。

        齐国四周皆有天险,本就是易守难攻之地。且齐国多年未曾出现战事,粮草充足将士众多,而且齐国的人口众多,从来就不用考虑无兵可用这个问题。

        身为齐国国君的齐宣王,犯了一个历代齐国国君都会犯得错误。但那些国君没有遇到一个像苏秦这样的人,齐宣王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苏秦。

        苏秦指出,齐国一直以来存在一个极大的战略失误。如果不是这个战略失误,如今的齐国绝对是诸国霸主。

        寒国惧怕秦国,是因为寒国跟秦国接壤,秦国想打寒国只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儿。如果秦国真要倾一国之力攻打寒国,不出十日寒国必灭。所以寒国很怕秦国,但同样也知道秦国有所顾虑,不敢倾一国之力来灭寒国。

        魏国跟韩国的处境相似,跟秦国打仗他们讨不到半点好处。打赢了损兵折将,打输了一无所有,甚至还有可能亡国。所以他们对待秦国都特别小心,一不留神就可能万劫不复。

        赵国的筹码多一些,虽然他也跟秦国接壤,但是赵国实力强悍,跟秦国死磕也不是一两年了。秦国吃不下赵国,赵国也肯不掉秦国。相互消耗无不相让,主要还是看谁能笑到最后。

        (本章完)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