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法家李悝 3

第(2/2)页

是命,但法家不讲这个,法家讲究的是依法立国。

        李悝变法提出的第一条,便是废除贵族特权,定分止争。通俗而言,就是明确所有物品的所有权。

        举例说明,山中有只野兔,有人发现便会追赶,其他人遇到后同样也会追赶。一群人追赶一只兔子,谁追到就算谁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那只野兔无主,无主之物谁先到手就是谁的。

        变法之后,按照山头或者土地面积规划,把山林和土地分给百姓,谁的就是谁的。可以拿来买卖,但绝对不可以越界。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以前那么多人抢一只兔子,如今集市上那么多兔马牛羊,却再无一人会去疯抢。因为那些东西已经有主了,你想要就必须买。买来了就是你的,没钱当然也可以那东西换。

        这第二点呢,就是兴功俱暴。通俗而言,就是为了鼓励百姓多立战功。那会儿的魏国连年征战,可能够混上一官半职的,多半都是出身世族或者贵族的后人。百姓战死沙场没有官职,世族贵族子弟不上战场亦可平步青云。

        如此不公当然会有人不服,不服的人少相安无事,人多之后便有人反。自从施行兴功俱暴之后,魏国百姓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但百姓叫好有些人却不乐意,比如那些贵族和世族,还有不少是皇亲国戚。

        他们咽不下这口气,找机会报复李悝。那时魏王相信李悝,所以李悝得以将变法继续推行。但李悝死后呢,得以的魏国当然不会忘记他。但是被他所害惨的那些魏国贵族呢,他们恨不得把李悝的后人赶尽杀绝。

        李霓裳并非从小就是孤儿,她娘是郡县第一美人,她爹是郡县第一才子。她娘跟她爹是郡县的一段佳话,她从小受到爹娘的熏陶,不仅喜欢跳舞而且还喜欢琴棋书画。尤其书法,李霓裳深得才子爹爹的真传。

        他们远离庙堂,从来不过问庙堂之事,爹爹开私塾教书育人,娘亲开了一家布行。那时的李霓裳无忧无虑,整天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她很孝顺,更懂得心疼人儿。爹娘都很爱她,所以才会为她取名霓裳。

        但老天爷似乎看不惯他们过的这般幸福,所以在李霓裳十岁那年夺走了她的一切。家没了,爹娘双双殒命。那时的她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爹爹送她离开时叮嘱过她,无论如何都不要回来,不管到哪儿都不要跟人提起你的身世。

        说这话时,李霓裳依然泣不成声,虽然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但她每次回想起当年所发生的一切,胸口还是会隐隐作痛。

        她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自暴自弃。因为她不是一个人,爹爹曾经说过,不管他们在不在一起,爹娘都会陪在她的身边。所以她不是在为自己活着,而是为了爹娘。

        十岁那年她来到都城大梁,进城前她往自己脸上抹了很多淤泥。进城后她先去了一家酒楼,在那家酒楼洗了整整三年的碗碟。然后遇到了那个身为翠楼老板娘的女人,说什么要带她脱离苦海。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