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七章浒湾镇

第(1/2)页

方洢水口中的书坊街,根据林木森和方洢水两人研究的结果,应该是抚州市金溪县浒湾镇。

        北京、汉口、四堡、浒湾为清代四大刻书基地。

        北京、汉口知道的人多。

        但是是四堡和浒湾,许多人可能就不知道这地方在哪里了。

        四堡在闽省连城。

        浒湾,就是方洢水记忆中的家乡。

        临川才子金溪书。

        临川才子群星璀璨,如晏殊父子、曾巩、王安石、陆九渊、汤显祖等人。

        临川出才子,直至于今。

        浒湾镇,明代中晚期因抚河水道而兴,迅速成为赣东闽西一个商业重镇,并快速向书业、纸业特色转型。

        “金溪书”主要就是指金溪浒湾的雕版印书。

        有人开玩笑地问,是先有才子还是先有书?

        是才子重要还是书重要?

        书孕育了才子,才子又写出了书。

        文明就是如此流传下来。

        按资料记载,浒湾雕版印刷始于元代,危氏家塾刻印了危素的《云林集诗稿》。

        入明后先有金溪官刻县志的记载。

        至明中后期金溪人周氏、唐氏在金陵开办印书作坊,影响很大。

        流风所及,金溪商业性书坊开始出现。

        入清之后,因为全国最大的建阳书业,受到清军打击一蹶不振,书坊倒闭,工匠外逃。

        精明的浒湾生意人知道动乱之后,必定大兴文化,于是他们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大批收购建阳书版,搜罗工匠,带回浒湾。

        一时新的书坊堂号大增。后来一批文人学者、休闲官员也参与其中,文商结合,浒湾印书业走向繁荣。

        康、乾之后直到清末民初二百多年的时间,浒湾作坊林立,形成前后两条书铺街,聚集了六十多家刻书作坊。

        工匠一千余人。如果以后世的书籍量来看大概觉得这样的人数,还有作坊数非常少的,但在明清时代,这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书籍生产地。

        从明末开始,近四百年的时间里,浒湾先后有九十多家书坊从事雕版印刷与发行。

        经营的图书种类约五千种以上。

        其中两仪堂、三让堂、善成堂、文盛堂、大文堂、敦仁堂、红杏山房、渔古山房、旧学山房都是当时享誉业界的著名书坊。

        浒湾刻印的经史子集、戏曲、蒙童课本、描红字贴、医方药书、佛经佛像、账册簿记等等,经金溪、抚州大量书商运作,不但带到了北京、南京、苏杭等地,也带去了湖湘、荆楚、川滇、黔桂等僻壤山乡。

        乾隆年间金溪人在琉璃厂、正阳门摆摊设店,售卖刻书已经形成很大的规模和影响,成为其书业的主要力量之一。

        今浒湾大文堂店屋犹存,其内还保留了三幅刻柱楹联,联曰:

        雨粟以来多著述,结绳而后有文章。

        宋艳班香开绮丽,韩潮苏海溯渊源。

        琅函宝籍徵时瑞,玉检金泥广国华。

        这些联语充分体现了浒湾书业的文化自信与追求。

        旧学山房是浒湾医学世家谢氏创办的印书作坊,并不拘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