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三章留国宏

第(1/2)页

“咖啡曾经是,马来西亚重要的农产品。栽种在这块土地的咖啡豆品种主要有两种robusta和liberica,经过加工处理后,咖啡不但贩卖到世界各地去,也是马来西亚人日常的饮料之一。

        住在马来西亚的人,大概都有一种共同的回忆。

        就是家里的桌上总是摆放一壶浓浓的黑咖啡,在家随时就可以喝一杯咖啡,似乎那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家里,我们可以晒干咖啡豆,然后加上糖和牛油现炒,这曾经是出现在马来西亚无数家庭的一道风景。

        不过如今很多咖啡园都已经转型成油棕园了。”

        杨家雯在飞往东马的路上,开始讲解她经营的困难,如果不是经营的困难,杨家雯也不会这么简单就把她拥有的一个赚钱的产业出租出去。

        杨家雯知道,如果她能够产出高价的咖啡,就代表支付给员工薪水的能力会大幅提升。

        现在咖啡园的员工都是她的老员工,一直以来,她一直坚持着,不裁撤咖啡园,保留大家的工作机会。

        对众人来说,中年转业,会有很大的困难,而且,在马来西亚,新的咖啡园已经很少了。

        即使缺员工,大部分都给不起比较高的薪水。

        曾经辉煌的咖啡产业,如今面临很大的冲击。

        面临国际市场由欧美决定价格的情况之下,很多马来西亚小咖啡园主,只能够肯定咖啡树改种利润和管理简单的油棕园。

        “咖啡园经营的困难在哪里?”

        林木森必须知道关键点出在哪里,如果不是他能够解决的,那么投入这个产业,估计是他第一次做的赔本生意。

        “咖啡园被马来西亚人视为黄昏产业,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咖啡所付出的人力和财力太大。

        在马来西亚逐渐走入亚洲六小龙之一的同时,也是马来西亚的员工的薪水逐步调高。

        在薪水的期望值变高的同时,国际市场上售价却得不到合理的报酬。

        马来西亚的咖啡园,成为普遍的农业问题。

        其实这种情形,大员岛也曾经遭遇过。

        大员岛曾经是稻米、糖,以及香蕉的重要产地。

        甚至可以说有一段时间,这三种农产品就是大员岛的经济支柱。

        但是随着大员岛工业化,农田急剧缩小,饮食习惯改变,最重要的,人们的薪水,涨了几十倍。

        于是在大员岛的台糖公司,只好把它的甘蔗田转作其他用途,然后再从国外进口糖。

        因为对它来说,国外进口的糖,比本地生产的糖,成本要低廉许多。

        即使本地的糖品质非常好,也打不过价格竞争挑战。

        当时,品质还没有跟价钱产生挂钩。

        如果大员岛没有实施稻米的价格保障,或许大员岛好吃的米,已经变成难吃的泰国米了。

        这也是经济发达起来之后的后遗症吧……现在在马来西亚,想要请到基层劳工,大部分也只有外劳。

        当地小孩子是幸福长大的,跟我们大员岛有得比。

        对工作比较挑剔吧!

        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对你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你可以给他们基本员工薪水,同时也赚到钱。

        只是你把部分的资源,用在台东稻田,咖啡园的资源会不会有些不够?”

        杨家雯对于,林木森随身携带的盒子,感到非常的好奇。

        能够通过海关检验,那么里面不会是水,也不会是泥土之类的东西。

        虽然好奇,杨家雯却知道克制住自己。

        很多夫妻之所以最后会离异,就是夫妻之间,没有办法给予对方**。

        杨家雯并不认为,她现在能够得到林木森的秘密。

        咖啡种植,大概三年就会开花结果。

        咖啡树的花期非常的短,大约一周内就会凋谢,结出绿色的果实。

        绿色的果实后来会慢慢转变为黄色,熟透之后会转变为红色。

        成熟的红色咖啡有点像樱桃。所以又被称为樱桃咖啡。

        如果摘下咖啡果实,吃起来很软,那是未成型的咖啡豆,味道并不好。

        但是成熟的咖啡豆会变得坚硬,咬下去味道还不错,但有一种浓浓的咖啡味。

        拨开红色的豆皮,可以看到两颗对称的椭圆形种子,种子的周围有一层薄膜,将白膜除去,还有一层内果皮,俗称羊皮,把羊皮拨开,看到的就是烘培前的咖啡生豆。

        当咖啡豆由绿转红时,就是咖啡成熟的季节,但是果实,是结成一长串的,然而却不是同时成熟。

        所以咖啡豆的采摘只能够以人工进行。

        人工必须挑选红彤闪亮的成熟豆子采收,不成熟的留到下一季。

        如果同期用机器采收,品质会下降不说,对咖啡树的伤害也很大,要两年才能恢复过来。

        咖啡园的人工,大部分就耗在这里。

        这是一件耗时又耗工的事情,由于人力成本非常的高,现在马来西亚基本采收,都必须靠外劳,但是基于工人素质与管理等局限,咖啡豆的品质难免良莠不齐。

        解释到这里,杨家雯突然补充解释:

        “我的咖啡园品质向来都不错,在外面的价钱卖的也还可以。因为我的果园都是固定员工。能提供的咖啡豆,一般销往餐厅。可没有走星巴克的路线。星巴克由于是大连锁,所以对咖啡产地的咖啡,一般都有压价的行为。

        为了增加咖啡园的利润,大部分的咖啡加工是在咖啡园里面进行。

        要是只单纯卖原料,那价格就更低了。”

        采收后的咖啡豆,一般都要送到生豆处理厂,不过在杨家雯的咖啡园,生豆处理也是属于果园内的工作。

        有了初级加工,才能够确保他们的利润。

        毕竟工业利润,比农业利润来得高,这也是保证他们的咖啡园能够持续存在到现在的原因。

        在生豆处理厂内,要进行日晒、去壳、分级和包装入袋等处理程序,才能把果实制成生豆。

        经过精制处理后的生豆,还要烘培然后销售。

        若和种植蔬菜相比,咖啡树的施肥率较低,只要三个月施肥一次就可以了,目前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