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权衡利益

第(1/2)页

林风这次的演讲,透露的信息量并不大,但仅仅提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概念,就已经让那些提前开始布局的行业大佬为之心惊。

        比如苹果的乔布斯。

        林风所描述的移动互联网,不正是他对iphone将要“改变世界”的设想吗?

        惊诧之下,再想起之前被风行抢走的fingerworks,而且之前也有消息,称风行也在硅谷正在研发智能手机……,他有点不太好的预感,又把福斯特(人机界面部门主管,iphone项目主导人)叫过来,要求他们加快研发的进度。

        又比如谷歌的拉里佩奇。

        他一直都非常欣赏andriod的创始人安迪,认为他的创意和发明都非常酷,在2002年的时候就是安迪发明的sidekick(智能手机)的重度使用者,本来他也对andriod这个智能手机系统非常看好,只是没想到林风的动作非常快,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将andriod公司收购了,安迪也成为了风行硅谷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

        佩奇是无意中在网络上看到了林风的演讲,对于他提出的“移动互联网”的想法,非常认同,也再次勾起了他对当年错失andriod的遗憾,同时也产生出开发一款谷歌智能手机和一款移动操作系统平台的想法。

        …………

        林风对自己的这次演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并不在意。

        或许几年之后,大家再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才会惊叹他的“前瞻性战略眼光”……

        包括他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定义,包括他对facebook和小札的推崇。

        演讲结束后,与ceo班的同学告别,他就坐车直接赶往纽约。

        私有化要约已经发出,后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来亲自决定。

        要和sec沟通,要和纳斯达克交易所交流,还要和部分股东协商。

        对于公众公司而言,私有化就是一场利益的博弈,尤其是梦龙私有化后,将和风行合并。

        涉及的各方利益包括梦龙现有股东、私有化财团股东、风行股东、现有债权人、未来债权人。而股东又分为公众股东和内部股东,内部股东又分为没有退出的vc、管理层和员工……。

        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才是梦龙这次私有化最大的考验。

        新加入进来的财团看重的是合并后新风行的上市收益,员工担心期权的权益,风行老股东担心利益被摊薄……

        虽然这些都已经在私有化协议中体现,但林风如果能够出现,进行一些沟通,显然会更有效果。

        至于公众股东,在美国,监管机构非常注重退市流程的独立性。

        比如,为了保证剩余股东能够获取最大的利益,监管机构会要求上市公司为退市设立的特别委员会在公开市场竞标,如果有出到被买方团更高的报价,也就意味着除非买房团提高私有化的定价,否则就会失败。

        所以说,私有化最大的风险就是小股东的诉讼风险。

        也正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因素,林风才最终确定了28美元的溢价报价。

        事实上,这一报价的确让大多数的投资者比较满意。

        梦龙的私有化基本上没问题,真正的难题,在私有化之后,与风行的合并上。

        风行现有的股权结构为:林风46%,王浩、李东分别为22%,南非mih集团10%、霸菱亚洲4%、叶薇语825、98%、员工持股合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