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第(1/2)页

一觉睡醒的洛知秋神清气爽的伸了个懒腰,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窗边的植物。

        果然,昨天已经有些蔫儿的作物经过一晚上的时间,已经彻底支棱了起来。

        总共四筐植物,筐子是外婆亲手编的,筐子里用破旧的衣服裁开来,薄薄的垫上一层,足够透气,还能防止泥土流失。

        一筐两株小辣椒,还未结果;一筐小青葱,个头不大,这两天已经开始有了疯狂分蘖的苗头,现在房子面积够大,回头再挖点土上来,能分出来好几筐。

        剩下的两筐种的都是番茄,只不过品种不同。

        第一种是目前基地种植的人比较多的传统番茄,是从末日前留下来的种子,经过了一代代的淘汰,留下来的较为稳定的品种,比较娇气,却是基地内重要的维生素来源。

        第二种则是之前去野外做采集任务的时候,发现的野生植株,洛知秋留了一株比较弱小的,剩下的都上交了出去,说不定不久后又会有新的杂交品质出现。

        那株传统番茄已经种了好几年,主茎纤细的根本不像是能长成番茄树的样子,因为一直在室内生长,结果要比野外的早上许多。野外的那个如今还只是一株幼苗,估摸着正常情况下,至少要一个月后才能结果。

        用两只手指比划了一下事先盯好的几颗柿子,直径果然长大了些许。

        确切的说,是一天时间,肉眼可见的长大了。

        这个速度肯定是不正常的,洛知秋慢慢站起身,隔着绷带轻轻按了按头部的伤口,除了略微有些发痒,那种撕裂般的疼痛几乎已经消失。

        外伤几乎可以单方面宣布即将痊愈,只是脑子内部依旧还有些不适,另外昏迷三四天,本来就营养不良的身体,多少有些透支了生命力。

        不过按照现在这个状态,想来要不了多久,应该就能痊愈。

        今天的早饭是玉米面野菜糊糊,一块蒸地瓜,配上去年入冬前腌的小咸菜切丝。

        小咸菜是一种芜菁甘蓝的根茎,有个俗名叫卜留克,耐寒又耐旱,不用特意照料,在基地外面随手种上一些,挖回来的根茎大的一块能有五六斤,基本上算是基地的福利菜,一个积分能换上十斤,足够人口少的人家一整个冬天下饭了。

        玉米面是末日之后人们的主食,一小把玉米面,就能煮出一大锅玉米面糊糊,又或是做成玉米面饼子,饱腹又便于携带。

        在基地建设初期,很多人家都没法开火做饭的时候,基地里发放的食物便是统一规格的玉米饼。

        除了玉米,地瓜也是基地主要种植的作物,至于小麦水稻这种精细作物,只能小部分种植,用以留种和科研。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当时基地外面步步危机,除了一些完全不需要照料的作物,真正可以充饥的粮食只能在围墙内部种植,有限的面积,要养活整个基地的人,只能选择产量最高的几种。

        说起来地瓜也是个好东西,除了根茎可以食用,末日前用来喂猪的地瓜藤,放在末日后,那也是难得的青菜……

        吃完早饭后,祖孙二人开始收拾房子。

        小区坐落于劳动湖边缘,这栋楼又在小区的边缘,出了侧门就是环湖大道。

        劳动湖被一座轻轨桥分成了两半,另一侧是这座小城唯一的大学,曾经以农业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安城大学。

        大学和居民区在湖的北岸,出了小区,顺着环湖大道,步行二十分钟,就能到达学校。

        湖的另一侧原本是个大型森林公园,景区内面积足有近百平方公里。本来绿化面积就很高,末日之后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听去过的人说,早先末日前修建的柏油道路根本看不出来,偶尔在林间看到木头栈道,也腐烂的不成样子,没人敢上去行走。

        这样的地理位置,可想而知末日前的房价有多高,是附近出了名的高档小区。

        当初的高档小区,放在现在,却是妥妥的“鬼城”。

        经历了末日后,世界人口大幅减少,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现如今最珍贵的资源。

        城市重建,从市中心开始,除了本身在这边有房子的,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定居,越靠近中心的地方,自然越是安全。

        那些没有房子,会选择申请在这边落户的,要么是本身有点本事,相中了森林公园和劳动湖中可能存在的资源,要么是看好未来大学城周边的发展。

        这边的房子全都是大户型,像是此时祖孙二人住的这套,一梯两户的户型,室内面积足有三百多平。

        四室两厅,南侧阳面两个大卧室,一个书房外加一个大客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