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禁盐危机

第(1/2)页

  四月十八日,就在少梁的春季播种刚刚进入尾声时,东梁君派人将各城邑的大夫招到了少梁城,商议盐的问题。

  魏国是产盐国,因为魏国河东有一个著名的盐池叫做解池,就位于安邑西侧不远处。

  这座天赐的盐池使得魏国从来不必考虑食盐的短缺,单单这一地出产的食盐就可以满足举国臣民所需,甚至还可以拿来出售于少梁、河戎、韩国、赵国等国。

  如今魏国突然断了供向少梁的盐,这无疑是对少梁解除附庸关系的一种报复,或者说是威胁与警告。

  此前少梁的众人还以为魏国会派兵讨伐少梁,没想到魏国是以另外一种方式。

  事实上不止是盐的问题,据合阳大夫尹骘派人打探的结果,自魏相公孙衍返回安邑后,安邑就下令举国断绝了与少梁在贸易方面的往来。

  只不过少梁本来也没打算从魏国得到什么,再加上又忙于国内的建设,一时间没察觉到罢了。

  但少梁没察觉,不代表合阳邑没察觉。

  合阳邑作为魏国曾经的边境大邑,沟通秦国、少梁、河戎、魏国四国,经过这座城的商贾还是非常多的,但现如今,随着合阳邑被秦国划给少梁的城邑,魏国全面切断了与合阳邑的联系,这就导致合阳邑再也无法与魏国经商。

  这让合阳邑的一些氏族、商贾,甚至是当地百姓都十分不满。

  这些人不敢对秦国、魏国有何怨言,却将这份不满倾泻于少梁,谁让少梁国小力弱呢?

  不夸张地说,若不是秦国的要求,合阳人根本不愿并入少梁国——他们宁可并入秦国都不愿并入少梁这种小国。

  “这也不算是一个彻底的坏消息吧?”

  东梁大夫范鹄苦笑着说道:“总比魏国派兵讨伐我少梁要好。”

  听到这话,众人也只得苦笑。

  或许是因为魏国与赵国的战争尚未结束,亦或是魏国忌惮驻军在临晋的二十万秦军,总而言之,魏国暂时还没有对少梁用兵的意思,对于少梁而言,这或许是唯一的安慰。

  轻叹一口气,合阳大夫尹骘皱着眉头说道:“如范大夫所言,魏国用禁盐来报复我少梁,确实要比直接派兵讨伐好上那么一些,但也是击中了我少梁的软肋。……我不知东梁、旧梁、繁庞几城目前是什么情况,我合阳邑,目前民怨极大,有一撮人暗中挑拨民意,似乎是想要回到魏国治下……”

  “魏国的奸细?”李郃平静地问道。

  “或许是。”尹骘捋了捋胡须道。

  平心而论,在座众人其实都不担心合阳邑回到魏国治下这个问题,因为秦国是不会允许的,倘若少梁这边无力解决,搞不好驻军在临晋的嬴虔会直接派秦军镇压,‘帮助’少梁镇压合阳邑。

  而这恰恰就是尹骘所担心的,他既不希望治下的城邑流血,进一步造成合阳邑与少梁的隔阂,更不希望秦国介入。

  “能否与秦国交涉,改从秦国购盐?”繁庞大夫司马卓一边问,一边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秦使樛游。

  樛游心下微微一动,开口道:“其实我大秦的盐,主要也是从魏国、齐国、巴蜀三处购入,国内储量也不多,但若是少梁提出恳请,在下我国大王还是会答应的。”

  只是少梁要为此付出一些代价……对吧?

  在座的众人彼此看了一眼,心知肚明。

  此时,王廙插嘴道:“不如试试从齐国购盐?”

  范鹄摇头说道:“从齐国购盐,无论走道路还是走水路,都要经过魏国,既然魏国已决心拿禁盐来报复我少梁,那么他必然不会允许齐国将盐贩至我少梁。”

  王廙觉得范鹄说的也对,皱着眉头点点头,又说道:“那……燕国?”

  不可否认,燕国也靠海,也出产海盐,但燕国距离少梁实在太远了,若从燕国贩盐至少梁,那这个价格多半会高到少梁难以接受。

  “那韩国呢?”王铮亦提出了建议。

  少梁周边的国家就那么几个,除了秦国与魏国,就只剩下韩国,王铮能想到韩国也不奇怪。

  问题是韩国并非盐的出产国,他的盐主要也是来自魏国。

  更何况,韩国还是魏国的盟国,两国联手对抗秦国,既然魏国对少梁施行禁盐,那么韩国必然会也会禁运。

  想来想去,似乎就只有秦国能帮助少梁,毕竟秦国是大国,别说魏国不敢拿禁盐一事来威胁秦国,就算魏国敢这么做,秦国也可以向巴蜀、尤其是齐国购盐——难不成魏国想一次性得罪秦、齐两个国家?

  最终,东梁君还是留下了樛游,显然还是希望樛游代为通禀国内,请秦国解决少梁的用盐问题。

  翟虎、尹骘二人亦被东梁君挽留。

  因为要载樛游返回旧梁,李郃在前殿等候前者,等待的同时,他又与王廙、王铮、范鹄、司马卓几人谈论了一番。

  司马卓摇头道:“在我看来,魏国此举并不明智,这不是愈发将我少梁推向秦国么?”

  王铮嗤笑道:“显然魏国早已将我少梁视为了敌人,司马大夫还指望安邑做出什么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