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见闻

第(1/2)页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这支法兰克使团震惊万分。m.手机最省流量的站点。



        他们从没有见识过如此繁荣安定的乡村以及城镇,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比较同时期的欧洲,江宁制定的施政理念,太先进了。



        不过,他并没有盲目的提升科技能力,唐人的人才储备到目前为止几乎处于空白!即便是专门冶炼兵器的匠人,也是极少数人,他们并没有文化,大字不识。



        手艺多是祖传,再加上熟能生巧以及一定的冶炼知识。



        但是这些并没有经过官方,有目的的引导以及组织!



        唐代的冶炼技术,领先世界。多采用复合钢工艺,但因为其制造成本太多,注定唐刀只能装备一小部分人,再加上后来的战乱等人为因素。导致强横无匹的冶炼工艺,竟然失传,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后人,也只能从史书中去了解唐刀的辉煌。



        事实上,中国很多的工艺,失传了无数。有多种方面的原因,各种优秀的技艺,因为敝帚自珍,传男不传女等思想,最终导致失传。再加上政府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许多优秀的技艺,便消失无踪。



        无论从古至今,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了这一点,或许是意识到了,但却无力改变。只有后人发现史书中记载的某项技艺失传后,才能感受到那种遗憾,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



        在定居唐洲后,为了让族裔能够更好的生存,那么必要的学习是少不了的。



        如果说让所有的唐人与犹太人,都能够识字,认字那有些不现实。到了一定的年纪,想要在从头开始学习,非常的困难。



        只能从还未长成的一代人进行培育,最终达成一个良性循环。



        虽然施政理念,非常的先进。但江宁如今,依然面对一个难题,就是人才问题。三十多万唐人以及犹太人,根本就没有多少合格的官员。



        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只能暂时忍耐了。



        好在如今在这二岛之地,只有三十多万人口,并不多。甚至非常的少,需要的官员相对来说,也是非常的少。



        所以,江宁在考察了一批唐人以及犹太人后,便对他们授予了官职。随后,又给他们进行了扫盲行动,这些人也挺争气,拼了命的学习。如今虽然称不上太合格,但处理一些小事情,也算称职。



        虽然很富有,但这种无人才可用的局面,还是很尴尬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他这个君主以及伊丽莎白亲力亲为。



        不然的话,想要传递一项命令,都没有合适的传令兵。



        同时,为了免于目前的先进技术失传。江宁特意制造了一本书,专门记载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及内容,并且大肆印刷藏于宫殿内部的图书馆里。



        等待日后有了充足的人才,便可以启用图书馆内部的书籍,并且有了大规模刊登的潜力。



        目前的唐人,识字的人极少极少。这些人,可看不完这种类繁多,数目巨大的各类书籍。而且,很多书籍,都需要专门研究这类学术的人适合。



        比如说,江宁编篡的冶炼之书。便将从中国唐代流传过来的冶炼方法,加上阿拉伯人的冶炼技术以及江宁提供的知识内容,编篡了一本厚厚的书籍。



        他打算,到时候逐步传授给这方面的铁匠。



        同时,为了避免今后一些先进技术的失传。他还制定了律法,对这类技术以及学术学科,进行专门的官方记录。确保先进的东西不至于失传,让后人只能从历史中缅怀。



        同时,江宁便在皇宫里,专门等待即将到来的第一支来西欧的法兰克人使团。



        ……



        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