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4护士3

第(1/2)页

第一个问题一定调,那么后面的事就基本决定了,看着摩拳擦掌的众人,吴坤就知道等待李鑫岩的,将是花样翻新的考验。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长久以来没解决的问题:新的第12行动组是向先前的第12行动队的先辈们学习完成第12行动组的重建,还是创立自己的风格,以形成一个新的第12行动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复杂到第12行动队已经成立了大半年了,历经了无数的争吵和辩论却依然没有定论。

        从行动组的存在历史上来看,每一个行动队在建立后,其实不管愿意不愿意都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做事风格。风格是一种既成的习惯,也是一种团队的默契,既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纪律,又是一种带着信仰的动力源,它让一个团队产生凝而不散的内聚力量,同时又让行动组对外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团队做事方式。

        例如第3行动组,他们以狡猾著称,他们的行动从来都是绕着弯进行的,正面冲突基本是避免的,对手通常会发现正在提放前面的时候,背后有自己的人不断消失。

        第8行动组则在行动上如同商人一样精明,每一步都将代价计算到分厘,所以他们对手网开始察觉不到什么,等到察觉到力量变化似乎已经无可避免的时候,他们往往已经无路可逃。

        第9行动组却更为与众不同,他们是个踏实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让他们去破坏机械城的联络基站,他们如同坦克般碾压了三倍于自己的机械兽,将联络基站压成了一堆废铁;让他们掩护通信部修复被破坏的通信网络,他们直接杀到了机械兽巡查驻扎地,将300余机械巡查兵结结实实堵在驻扎地里面三天,通信部的工程师心无顾虑的圆满完成了维修任务。但是,英勇归英勇,付出的成本也是高昂的,在几个行动组里面,第9行动队的队员阵亡比例是最高的,这也是其他行动组对第9行动组最为唾弃的一点。一个行动组而已,有必要弄得跟一个正规军队一样么?如果干什么事都是如此这般,那不如把行动组搞成一支军队算了。但是奇怪的是在如此高的阵亡比例下,第9行动队的人员数量却一代代积累下来只增不减,比其他行动队整整大了10倍,有一百多号人!

        于是借着这么一个批判大会式的开头,这个问题被重新揪了出来,成了一个论战的焦点。

        论战大体上分为保守派和激进派两方。以杨波涛为首的保守派主张向第12行动组的上一辈人学习,全方位发展,增强自身实力,认真完成每一个任务,形成上一波人员那样的综合战力,例如这次完美无缺地营救李鑫岩的行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样例。以吴坤为首的激进派则是另外一个思路,他们认为上一波行动组以人员自身综合战力为基础的团队就算再怎么厉害,在面对机械兽这种电子wǔ  qì的时候还是有自身的很多缺陷,例如杀伤力。所以他们主张应该在wǔ  qì上引入更为先进的装备,以机器对机器而不是人对机器来发展,这样才能形成电子化的强悍战力,立于不败之地。

        两个主张看起来都极为有道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