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秋收五

第(1/2)页

第110章  秋收(五)

        许云起和栾青林也与大家一起分享着秋收的喜悦,他们在每个村子里与村民们一起收割,虽然只是大豆,却足可以令村民渡过漫长的冬天,更何况对于两个人来说,太平寨里还有夏回晨送来的五千担粮食,暂时是不用为吃的问题担心了。

        太平谷的荒地很多,在大豆收割以前,九月份的时候,许云起组织四个村的人又开辟了一大片的田地,因为有二十多头耕牛,便也方便了许多,又有夏回晨提供的麦种,所以将这些麦子种下去之后,此时也都发了芽,满眼望去,绿油油的,好像是一片绿色的地毯,令人一见便顿觉心旷神怡。

        许云起知道,等到第二年端午前后,将是她们到太平寨来的真正丰收之时。

        栾青林陪着许云起,从南村到了东村,又从东村到了北村,再从北村到了西村,转了整整的一天,但是许云起却没有觉得有一丝的疲累,她还是兴奋地犹如是一个孩童。

        栾青林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村民们秋收的情景,他原来作为颜家的三公子,分得出五谷来,便已然很不错了,更不要说参与到农民们的收获中去。

        在南村的时候,南村的村长邢老金,还带着他们前去参观建在太平河下游河畔的冶铁厂,难民中倒是有几个曾在京中冶铁炉生产过的工匠,知道如何来炼出第一炉铁,他们无需许云起指导,便自行建立起来了高大的冶铁炉,尤其是那利用流水为作助推动力的鼓风机,便是许云起看来,在这个年代里,也算是非常先进了。

        因为是利用烧煤来炼铁,这比京中用炭来炼铁要强了许多。实际上,便是在著名的磁州炼铁厂,工匠们也是用煤来炼铁的。

        由于有众多的俘虏,所以那些被俘的厢军,也成了这个冶铁厂的主力,由他们负责去挖煤挖矿,倒是省却了许多劳力。

        提到这些俘虏,夏回晨果然把话带到了怀州、孟州等河内的诸州,有那家里有钱的人,果真拿着银子过来赎人,零零星星的,也赎走了六百余人,这令太平寨狠赚了一笔。剩下的两千四百个俘虏,便都是家里不好,没有钱过来赎身的。

        不过,许云起并不准备白白地使用这些俘虏,她和栾青林说,她要支付这些人的工钱,虽然现在还没有能力,但是她相信用不了多久,太平寨将会滚滚进财,只怕挡也挡不住。

        因为她发明的玻璃镜子终于试验成功了。

        要说的话,第一面玻璃镜子还是许八郎亲手制作的。

        但是,为了制作出平面的玻璃,却也令许云起费足了脑筋。

        玻璃是把石英磨成粉,混合纯碱、石灰石、长石粉及芒硝等特按一定的比例搅绊均匀之后,放入到瓷制的容器中高温加热到一千七百多度化成水后,冷却而来。

        只是由于材料中都含有铁的成份,所以作出来的玻璃都带着微微的绿色,好在当年许云起上大学的时候,曾参观过一家大型玻璃制造厂,知道要想将绿光变白,需要再加入二氧化锰。

        而二氧化锰便是软锰矿,与硬锰矿、赤铁矿时有伴生,所以并不能找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