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61章不习惯

第(1/2)页

v章购买低于50%的72小时内只能看防盗,  买够了的清缓存试试

        尤其是在万山村这种穷乡僻壤,  很多人或许一辈子也见不到一样银制的东西。

        如果这里埋的是一坛子铜板,他们都不会那么震惊。但两锭雪花银的冲击显然比铜板要大得多。以至于第一个挖出东西来的冬叔从惊讶中回过神之后,很快就带着家人离开了。

        这也是避嫌的意思,财帛动人心,尤其还是这种天降横财,  很容易让人动念。继续留下去,  安知不会让人觉得他是想分一杯羹?

        齐老三明白他的意思,所以也没留人。

        就算真的要分,那也要等他们自家商量好了之后,  再拿出一部分来作为酬谢。

        回到火炉边,安氏才总算回过神来,  开口时声音还有些发颤,“他爹……”后面还有许多话,  但她一时竟说不出来,只觉得心头狂跳,念头乱窜,无法将之分说清楚。

        齐老三扫了众人一眼,这才沉着的开口,“这恐怕是祖上不知何时攒下来的,  埋在地里,传于后人。咱们能找到,  这是祖宗保佑!”

        石头闻言,  不由古怪的看了周敏一眼。什么祖宗保佑,  这银子分明是阿姐藏的。

        但周敏眼观鼻鼻观心,好像自己跟这件事全无关系,石头也隐约知道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因此只好低下头不说话。

        却不知他的神态表情,都被齐老三收入了眼底。

        齐老三心里正盘算着这件事该如何处理。从地底挖出了祖宗留下的银子,这自然是好事。但即便这是祖上留下,但到了如今,也等于是一注天降横财,难免会惹人眼红。若是处理不当,说不定还会出事。

        虽然之前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但齐老三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他银锭握在手里,对石头道,“石头,你带着你娘去请你大伯公和九叔公,还有你老费叔到家里来一趟。就说我有事要说。”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抹复杂的神色,又道,“再把你四叔也请来。”

        石头面色微变,下意识的转头看了周敏和安氏一眼,然后才不情不愿的答应了。

        齐老三虽然行三,但其实上面两个兄长是没了的。真正养活下来的,只有兄弟两个。但兄弟俩从小关系就不好,长大后各自娶妻生子,更是矛盾重重,早早就分了家单过。这些年来,几乎没多少往来走动。石头年纪虽然小,但也知道这其中渊源,对这所谓叔父,自然没多少敬重。

        齐老三又道,“回来时再把你冬叔也叫上,做个见证。”

        “他爹……”安氏闻言,心下不由生出一股不安,立刻开口道,“这是要做什么?”

        “这银子咱们不可能都留住。”齐老三也没有隐瞒的意思,“不如请了德高望重的族老来主持,看看究竟如何处置。”

        安氏便不说话了。且不说齐老三的话她本来也不会反驳,单说她自己心里,也觉得请了宗亲族老来处置此事,是最妥当不过的,自然不会有异议,当即拉了石头出门。

        等他们走了,齐老三才将视线转到周敏身上,却没有立刻开口,只是盯着她看,片刻后,又低低地咳嗽起来。

        “爹。”周敏察觉到齐老三的视线,就一直低着头,直到听到咳嗽声,才担忧的叫了一声,上前几步,拿了杯子给他倒水润嗓子。

        齐老三的视线也随之转到了陶壶上,咳嗽声却一直没有停止。见周敏倒完了水,这才轻声道,“敏敏,这银子是怎么回事?”

        周敏心下立时一跳,幸好水壶已经放回去了,否则非得摔了不可。她定了定心,将被子捧给齐老三,这才强笑道,“爹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不懂。”

        齐老三叹了一口气,“爹知道,这银子是你藏的吧?”

        周敏本来要否认,然而抬头对上齐老三仿佛洞悉一切的视线,瞎编的谎话就说不出来了。她抿了抿唇,有些不甘心的问,“爹怎么知道?”

        这就是承认了。

        齐老三微微笑了笑。

        他满脸病容,平日里也少开口说话,多数时候安安静静的坐在一旁,在这个家里存在感实在不强。但看到这个笑容,周敏却只觉得,这家里不管发生什么事,恐怕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想到这里,周敏若有所悟。原身一个普通的十来岁小姑娘,能够支撑这个家数月,恐怕也是因为齐老三在背后支持栽培吧?

        这才是大家长应该有的能力和气度。

        但转念想到他的身体,心下又不免一涩。以齐老三的能力,本该可以让这个家蒸蒸日上,偏偏被这副身体拖累。要不是周敏穿过来,按照他原来那种养法,估计坚持不了多久人就没了。

        齐老三没有立刻回答周敏这个问题,而是让她去将堂屋里墙上挂着的一个袋子取来。

        这家里杂物太多,周敏即便穿过来很久,也没能全都弄明白哪里放的是什么。一头雾水的去将那袋子取来之后,就见齐老三从里面拿出一个油纸包。才刚刚拆开,周敏就猜到里面放的是什么了,因为那气味实在是太刺鼻。

        是硫磺。

        就见齐老三一手拖着油纸包,另一只手则抓起放在桌上的银锭,在硫磺上缓缓摩擦。片刻之后,银锭表面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沉发黑,看上去就像是一块平平无奇的石头。

        !!!!周敏终于知道自己哪里出错了!

        银制的物品就算什么都不做,放在那里也会在空气中慢慢氧化变黑。如果真的是放了几十近百年的银锭,根本就不可能像之前拿出来时那样表面雪亮,让人一看就知道很值钱。

        但周敏本身对首饰没什么研究,所以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这里。

        见她一脸惭愧的样子,齐老三又咳嗽了两声,才开口道,“别怕,村里人多半没见过银子,其他人一时想不到这里。就是你冬叔想到了,也不会说出去。在拿给村老们看之前,还可以补救。”

        周敏松了一口气,也拿起另一锭银子帮忙。不一定要多黑,至少把表面弄得暗淡一点,到时候就说埋在地下没来得及氧化,也说得过去。

        然后才听齐老三问,“这银子是怎么来的?”

        到这个地步,周敏就算想隐瞒也不行了。再说既然有靠谱的长辈在,而且对方明显很心细,对本地的各种风俗习惯更了解,处理事情的手段也不是自己能比,有他在背后查缺补漏,自己想做的事也会更顺利。

        她也就干脆的将自己发现灵芝,然后卖给邱家的事说了,又道,“但这银子不能就这样拿出来,因此我才出此下策。还有三锭银子,我想着就不用明着拿出来了,等咱们家的日子好过了,暗地里取出来用,想必也没人会盯着算咱们究竟花了多少。”

        齐老三不由点头,这个想法便很周全。二十两和五十两差别很大,都拿出来,势必会惹来更多人觊觎,何况这又不是真的祖上传下来的银子,是周敏自己挣的,没必要都拿出来分。

        这样想着,他看向周敏的视线越发慈爱,“好孩子,都是为这个家打算,苦了你了。”

        之前邱大姑娘给的那个红漆盒子,她就直接藏在了这些杂物中间。

        不过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今天趁着两位家长不知道,周敏便打算将这件事给处理了。

        她取出之前邱大姑娘给的那个盒子之后,又将窗户便的大xiāng  zǐ搬开,石头这才发现,那放着xiāng  zǐ的地方,竟赫然是个不小的坑。

        见石头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周敏便低声道,“这是我这几日挖的,我打算将一部分银子埋在这里。明年冬天找个理由起出来,就说是祖宗当年埋下的。”

        石头眨了眨眼,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周敏便找出个自家土窑里烧出来的小坛,取出两锭银子放进里面。木盒极容易被损坏,他们又用不起金属的盒子,所以农村藏东西用得最多的便是这种坛子。然后她又用之前买的油纸将坛子裹住,放进坑里,再跟石头两个一起往上头填土。

        等两人弄完这些,将木箱搬回去,又去洗了手,周敏才带着石头悄悄出了门。

        走了一会儿,她才小声问,“你怎么不问我,剩下的三锭银子哪儿去了?”

        石头低着头道,“那是阿姐的。”

        并不是不想问,只是羊桃还可以说是他出了力气摘下来,又送去镇上卖的,虽然卖出高价是因为周敏忽悠了邱家大姑娘,但总有他一份。然而他甚至连周敏什么时候采到的灵芝都不知道,卖得的钱自然也与他没什么关系。

        周敏恍然,想解释几句,但又觉得都不必说。现在说什么都是虚的,她要做的一切,等做成了,石头自然就会知道。

        不过石头实在是懂事得过头了。别的小孩只怕恨不得把别人家的东西都认成自己的,他倒好,竟然还跟周敏分起你我来了。

        这么想着,周敏不由伸手摸了摸他的头。

        两人来到村口,约好的人已经陆陆续续来了。见到他们姐弟,不免招呼几句。

        虽然山里那两个村子的距离很远,但因为中途还要翻山越岭,走的多半是崎岖小路,牛车和驴车过不去,所以这群人几乎人人都背着一个大背篓,要带过去交换的粮食都放在里头。

        相较之下,周敏和石头就显得轻松多了。因为他们的背篓里是空的。

        但即便如此,上路之后不久,姐弟俩便有些跟不上了。毕竟小孩子的步伐本来就更小,体力也不足,要跟上成年人自然很吃力。

        好在因为人多,山路又窄,整个队伍拖拖拉拉很长一串,再加上携带重物,行进速度实在不算快,总算能够勉力跟上。只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模样显得十分狼狈,等到太阳出来,就更难受了。

        周敏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带了水壶,否则非渴死不可。

        直到太阳升到半空,眼看快到正午,就连成年人都快受不住的时候,再次翻上一座山岭,总算远远看到了山脚下的村子。大台村和九洞村相距不远,互为犄角,这座山头却正好跟两个村子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山顶上是一片宽阔的平台,杂草丛生。居高望远,令人神气顿生。

        周敏不由精神一震,展望了一会儿,转过头才发现众人已经将背篓卸了下来。而后又有两个人分别从两个方向下山,往村子里去了。

        她微微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想明白了。

        之前周敏就很不解,同样是住在山里的村子,充其量这两个村子更远一些,为何却要将他们称为山民,而且村子之间竟没多少往来,竟是隐隐有防备忌惮之意。不过这些问题在来的路上,都得到了解答。

        原来万山村和周围离得近的几个村子,都是先祖当年因避祸迁来的,而这大台村和九洞村里住的,则是当地土人。两边习俗不同,初时还多有争斗,自然不可能和睦,更不常往来。

        这些山民彪悍,直接进村去交易,在别人的地盘上风险自然更大。而且这种情况,去哪个村子都不好。索性就留在这里,让两个村子的人各自带了东西过来换,既能以策安全,同时也是以示公平的意思。

        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容小觑。

        周敏跟石头也将背篓卸下来,找了地方坐下,开始就着水吃干粮。周敏带的是自己做的烙饼,面粉还是她用一点盐跟冬婶换来的。昨晚吃了一顿,剩下的今天都带来了。

        等他们吃完,那两个去村里通知的人也回来了,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群手里拿着各种山货的村民。

        跟万山村的人不同,这里的人大部分身上裹着的都是兽皮,估计是因地制宜。毕竟穿布衣还得出去换,兽皮自己就能硝制。

        人既然来了,接下来自然是热热闹闹的换购环节。周敏拿出一张油纸铺在面前,然后才把自己的镰刀和半罐盐摆上去。别看她的东西少,但却是在山里最行销的。所以很快这里就挤满了问价的人。

        来的路上周敏就大致问过了价钱,做生意这种事自然难不倒她。很快东西换出去,她跟石头的背篓也装满了皮子,肉干和各种山货。至于钱,周敏没拿出来,因为这些山民等闲是不收的。

        盐铁在这里卖的价钱,可比镇上贵多了。周敏琢磨着,要是倒买倒卖,或许也有些利润。不过这些山民的购买力太低,辛苦往来一趟,赚到的那点钱实在抵不上她的人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