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等着打脸!(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第(1/2)页

“冯晓刚耗时两年打造的史诗巨制《一九四二》昨晚在京城举办盛大首映典礼,给现场近万名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并带领他们亲历一九四二年的风雪之路和心灵洗礼。”

        “《一九四二》首映礼门票破纪录,贺岁之王冯晓刚归来!”

        “首映观众集体起立鼓掌,冯晓刚等主创飙泪!”

        “《一九四二》真实地反应出来当年席卷小半个华国的饥荒,年轻观众大感震撼!”

        “冯晓刚豪言《一九四二》破十亿无压力,剑指影史票房纪录!”

        “以民族视角讲述豫南故事”

        冯晓刚这部《一九四二》上映第一天,各大门体都给了最多的新闻版面来报道。

        几乎全是好评,一如当初《唐汕大地震》上映的时候,可见华宜宣传力度之大。

        网络上观众和自媒体、影评人也是以好评居多,为数不多的差评都被华宜强大的公关给覆盖住了。

        在专业网站上,《一九四二》的评分也接近8分,在国产电影里是少见的高分了。

        冯晓刚的《非诚勿扰2》虽然之前惨败给了《明日边缘》,不过并不影响他商业片大导演的身份,在今年贺岁档也是最有分量的一位了。

        而且《唐山大地震》珠玉在前,这次同样是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也让很多人期待。

        冯晓刚和王忠军已经在媒体面前胯下海口十亿票房打底,被问到有没有信心超越《火星救援》的票房纪录时,虽然没有直说,不过媒体们已经替他们说了。

        报道的时候,语气已经变成了破《火星救援》的纪录。

        国内最好的商业导演之一,扬言要打破唐安的纪录,这才有话题,最好唐安再表示不屑一顾,然后冯晓刚反唇相讥,多好的话题啊。

        唐安虽然没有表示不屑,不过昨晚实话实说的两句话可是让记者绞尽脑汁,用了一大堆修饰词给换了个意思。

        “昨夜本报记者在首映典礼结束之后遇见了了著名导演唐安,唐安在电影放映放映之后丝毫没有多待立即就离开了,看得出来对电影不太满意。

        面对记者的采访,唐安导演直言不讳《一九四二》过于沉重,刻意夸大历史”

        一大段“唐安的话”之后。

        “唐安导演表示《一九四二》完全无法和《火星救援》相比,最终票房不会超过五亿。”

        唐安说的那些话这篇新闻几乎每一个字都出现了,但是打乱来,插进一些别的词,意思就全都变了。

        一般同一个级别的导演是不会去评价另一个级别的导演的片子,就算要说,也都是些万金油的回答。

        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从自己口中吐出来的字,经过记者的修饰会变成什么鬼东西。

        更何况是国内第一导演评价国内最好的几个商业导演之一,先甭管它是不是真的,先炒作再说。

        于是,不到半个小时,不少媒体甚至自媒体都发布了相似的新闻。

        就这样,现在的局面好像是唐安在抨击冯晓刚了,那冯晓刚的影迷肯定就不干了。

        作为国内第一导演,唐安本身就自带流量。

        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有唐安的粉丝、黑子,也有冯晓刚的粉丝和黑子,也有其他导演的粉丝。

        各种自媒体、营销号也没有错过这个蹭热度的时机。

        “冯晓刚不行了,喜剧玩不来了就玩悲情,还以为观众像《唐汕大地震》那样傻吗!”

        “还破《火星救援》的纪录呢,能有个四五亿就不错了。”

        “《一九四二》真心一般,太特么的压抑了,老纸加班加到八点钟去看电影,就给我看这么个糟心的东西!”

        “这部电影确实有些沉重,想看欢快的电影还是不要去了,不过这种沉重很真实,那就是那个年代的大饥荒的真实写照!”

        “楼上别瞎扯了,看个电影还真实,看米国的大片的时候你怎么不真实,再说了《一九四二》就真实吗?

        灾民逃亡陕北被军队开枪扫射,这在当时有肯定可能地方军阀这么干,但是历史上就是陕硒以一省之力救济了几十万灾民,

        而电影里日军主动放粮根本就是放屁,42年沦陷区的日军一直在驱赶灾民,1943年还是在我党组织下捣毁了日军多处粮库,围攻日军司令部三天,才迫使日军拿出一部分粮食来救济灾民。

        还有,1942年根本没有豫南战役,那是1944年才开打的,所谓6万日军轻取40万国军也是谣传。

        《一九四二》本来就是根据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的,小说是真实的?能和历史划等号?

        不可否认《一九四二》拍的还不错,但是所有电影的真实都是为了电影本身服务,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