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片!(第三更求订阅!)

第(1/2)页

9月份电影市场进入了淡季,唐安也彻底闲了下来。

        除了偶尔去参加一些活动、陪陪楊宓和汤研之外,天天呆在工作室里准备新片剧本。

        华宜那边也很少去了,除了有重要的会议参加才去一趟。

        实际上华宜现在除了冯晓刚的《集结号》准备上映工作之外,也就剩下筹备上市了。

        第一家上市的私营影视公司,上市之后光按行价格计算,包括二王和杰克马在内的9大股东股价都过一亿。

        王忠军更是一跃成为1o亿富豪,王忠磊身价4亿。

        等第一天过去,这个数字还要翻3.5倍!

        上市=圈钱,这种说法也没错,华宜现在的市值才多少,几个亿而已。

        简单一点说,上市就是把公司分成若干股份,比如1亿股,你定个价格,1o块钱一股。

        这一亿股,公司股东分了大半,留个几百万股行出去,要是股民对你有信心,把这市面上的几百万股都吃下来,那公司的市值就成了1o亿以上。

        你定5o块钱,被抢光了的话市值就是5o亿以上。

        要是没人要,股价就越来越低,股东手里的股份也就不值钱了。

        在上市之前呢,公司会对内、对特定人群募资,华宜差不多给内部的导演、演员分掉了近8%的股份。

        一股3块钱,卖给对公司有贡献的人。

        o9年上市的时候行价格是3o左右,开盘价飙到了6o,最高价一度达到了9o.

        最终收盘价稳定在了7o元每股。

        也就是说,原本3块钱一股入股的艺人,哪怕在上市当天抛出去,也能翻23倍。

        华宜的总股本是1.68亿股,上市第一天市值就达到了117.6亿。

        上个市市值翻了几十倍,各个大财。

        冯晓刚288万股,身家2亿!

        张季中216万股,身家1.5亿。

        王小明18o万股,身家1.26亿。

        黎彬彬36万股,身家2888万。

        邹讯没有,当时据说是对公司没信心,不愿意募资,她的份额送给王小明了.......

        现在唐安这份肯定是不能少的,比冯晓刚多倒是不奢望,毕竟人家是元老,华宜就是靠他起来的。

        不管怎么说,倒时候老王不得给他个2oo万股,也就出资6oo万的事,倒时候直接翻成1.4亿。

        募资也就是今年年底的事了,招股书弄出来还要审核。

        一夜之间就能赚他三年多赚的钱,不知道是该说钱太容易了呢还是该苦笑...

        摇摇头,不去想那么多,继续在键盘上敲着新剧本。

        这时徐嫚云突然敲开门进来,端着一杯差,手上还夹着文件。

        “公司又不是没有人,整天端个杯子进出,怎么在下面的人面前树立权威!”唐安帮着接过杯子说道。

        “我一打工的给老板端茶不很正常吗。”

        徐嫚云毫不介意地笑笑,把文件放在唐安面前。

        “华宜那边的分成计算好了,你签个字他们过两天就打过来。”

        “这么快?”

        这才下画半个月,院线那边什么时候这么良心了。

        2.45亿票房,制片方分成82oo万左右。

        唐安占3o%,也就是246o万。

        总投资是63oo万,唐安出了19oo万。

        这么算来,唐安其实只赚了5oo万。

        倒是华宜拿了大头,光行费就上千万,中影也拿了上千万的行费。

        果然,做行才是最赚钱的啊!

        下画之后,《风声》一些其他版权多少卖出去了一点,东南亚12o万美金,欧洲卖了几个国家6o万,米国没人要。

        内地的录像带、电视剧版权、网络版权加起来5oo万人民币。

        一共就是19oo万人民币,又分到了57o万。

        总收益算是达到1ooo万了。

        投资19oo万,盈利1ooo万,这算是唐安四部电影最少的盈利,跟鲨滩差不多。

        不过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这背后的价值。

        仔细看了一遍,唐安就在文件上签了字。

        把文件递回给徐嫚云,“钱到账了就买房子吧,等下一部电影立项了再去银行贷。”

        现在还不到需要用到大量现金的时候,全都换成不动产保值一点。

        至于股票,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