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笔

第(1/2)页

朝廷统一南方的消息在皇家日报刊登,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连续几天的皇家日报都被售卖一空,朝廷统人关心南方的隆武朝廷结局如何,包括可惜大明四川总兵秦良玉、平虏侯郑芝龙等人的遭遇,不过这些声音,挡不住主流的声音,而皇家日报适时的引到宣传,就成读书人和士绅议论的主流。

        内阁首辅曾永忠与内阁次辅卢发轩在这件事情上面,呕心沥血,刊登在皇家日报上面的文章,每一个字他们都经过了审核,当然,最终拍板的还是吴宗睿。

        掌握舆论,引导读书人的思想,已经成为内阁每一个人的共识,这,主管皇家日报的一切事宜,就能够看出来,在此基础上,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皇家日报必须成为宣扬国家富强、民族强盛的阵地,要不失时机宣扬朝野的英雄,要首先引到读书人学习英雄的事迹,进而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导向。

        当然,正确的导向肯定是由皇上和朝廷来把握的。

        云南的沐天波最终归顺了朝廷,且协助吴三桂,彻底降服了云南境内的土司。

        到瑞昌二年十一月底,南方全部平定下来,包括乌思藏都司都专门派遣官员来到京城,表示归顺朝廷,且希望朝廷派遣官吏前往乌思藏都司,册封他们的活佛。

        朝廷再次往南方派遣了的官吏,丈量土地已经在南方全面铺开,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已经成为一股无法阻挡的洪流。

        包括曾永忠在内的内阁大臣,万万没有想到,朝廷统一南方之后,地方的局势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能够稳定下来,他们只能叹服皇上的英明睿智。

        问题也存在,主要还是气候的影响,虽然这两年的气候稍微好了一些,但是极端的气候还是偶尔出现,对农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破坏。

        腊月之后,京城明显热闹起来了,春节的气息渐渐的来了。

        文华殿,暖房。

        年前照例要商议春耕的事宜,这一次春耕涵盖的范围很广了。

        皇上还没有来到暖房,诸多内阁大臣跟随皇宫侍卫,暖房等候。

        内阁正在商议有关春耕生产的事宜,内阁首辅曾永忠与内阁次辅卢发轩的某些观点不一样,两人在议事堂商议的时候,就出现了争执,这种争执一直持续到了暖房。

        “卢大人,我不是不赞同整修河流和沟渠,我的意思是,这样的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去年和今年,北方大规模的整修河流与沟渠,已经耗费了的钱财,朝廷难以支撑,今年若是全面铺开南方河流沟渠的整治,钱财的消耗必定更大,朝廷更加难以支撑,再说了,开年之后,登莱新军就要开始对北方后金的征伐,这也需要的钱财。。。”

        卢发轩对着曾永忠抱拳。

        “曾大人,您的意思下官明白,不过这河流与沟渠整治的事宜,牵涉到南方的春耕生产,南方粮食的产量远远高于北方,可是因为这些年从未进行河流的整治,从未整修沟渠,粮食产量大幅度的下降,甚至比不上北方,这段时间,我专门到京城周遭去看了看,去年京城一带遭遇到旱灾,但由于整修了沟渠,采用了引水灌溉的方式,粮食几乎没有减产,还是获得了丰收,百姓家中有了足够的粮食,朝廷也收到了足够的田赋。。。”

        曾永忠看着卢发轩,无奈的点点头。

        “卢大人,你的心情我能够理解,南方粮食的产量,远远高于北方,且朝廷准备在南方推广种植玉蜀黍和番薯,若是能够普遍种植玉蜀黍和番薯,粮荒的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予以解决,刚刚内阁商议的时候,我也想到了,首先在条件好的江浙一带开始整修河道与沟渠,尔后逐渐的在南方铺开,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全面整修南方的河流与沟渠。。。”

        吴宗睿和吴凡丞暖房的时候,众人连忙抱拳稽首行礼。

        吴宗睿的脸上带着笑容,手中拿着。

        曾永忠和卢发轩等人的眼睛瞬间瞪大了,他们注意到了这份文书,因为上面全部都是皇上的字迹,而且还经过了很多的修改。

        吴宗睿扬了扬手中的文书。

        “好长时间没有写过这样的文书,都感觉到生疏了,怎么,先生和路廷是在争论南方整修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