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集思广益

第(1/2)页

卢发轩、史可法、吴总坤、戴明杰、詹兆恒、陈思宇、崔云辉和龙建宏等人悉数都来到了京城,吴宗睿登基称帝的时间定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八,这是曾永忠与众人商议之后确定下来的,禀报吴宗睿得到了同意,这期间,曾永忠、洪承畴以及卢发轩等人,不断的上奏折,恳请吴宗睿登上皇帝之位。

        有关新王朝的国号,吴宗睿亲自确定为吴,至于说年号,吴宗睿本来准备决定采用公元纪年的做法,这样做简单便捷,不用因为每一个皇帝登基,就要绞尽脑汁的来考虑自身的年号,而且史书也便于记载。

        穿越的吴宗睿知晓年号的争论,他最终没有提出公元纪年的建议,公元纪年的来历是以基督纪元,也就是耶稣出生的日子,当初诞生的时候,就带有浓厚的基督教的色彩,而且以公元纪年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批准实施的,这不符合华夏民族的习惯,吴宗睿也没有打算允许基督教和天主教进入华夏,他可以大规模的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且马上运用到实际之中来提升国力,但华夏民族信奉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还是要继续推行,且要随着国力的提升,不断的往外宣扬。

        当然,如果有少部分的人一定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吴宗睿也不会采取什么手段。

        年号最终确定为昌瑞,吴宗睿登基称帝的时刻,就要改崇祯十七年为昌瑞元年。

        国号与年号都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任用官吏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让吴宗睿绞尽脑汁。

        登莱新军实际掌控的地方为北直隶、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以及南直隶,当下登莱新军的势力还在逐渐开始深入到江西与浙江等地,四川与湖广大部分的地方,为张献忠掌控,至于说南方其他的地方,还是一团糟,颇有些各自为主的味道。

        除开南直隶与山东,北方其余地方用赤地千里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常年的征伐,后金八旗军的劫掠,让中原地区人口锐减,百姓早就崩溃。

        大乱之后的大治是必定的,而且天下尚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吴宗睿需要两头兼顾,一方面中原和南直隶等地必须保持稳定,一方面后金八旗军与张献忠等势力是必须铲除的。

        这就意味着,吴宗睿必须要使用能人,使用能够让地方稳定且大力发展的人才。

        虽然吴宗睿要求曾永忠来考虑官员的任命和选拔问题,不过这么重要的事情,曾永忠是绝不会专断的,再说了,这么多年过去,吴宗睿从当初一个有些疯癫的生员,一跃成为大吴国的皇帝,已经展现出来一骑绝尘的能力和睿智,包括曾永忠在内的所有人,对于吴宗睿有着一种近乎愚忠的崇拜之情。

        摆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