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报备

第(1/2)页

走在大街上,吴宗睿努力的搜寻记忆,可惜的是,他几乎什么都不记得。

        按说吴宗睿以前到南昌府城来参加过院试,对于这座城池应该是有记忆的,可是走在大街上,一切都是新奇的,熙熙攘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商铺,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

        看样子以前的那个吴宗睿,来到南昌府城,满脑子想到的都是院试,压根就没有想到在南昌城到处去走走看看,当然可能还有银子不够的问题,出门在外,一文钱难道英雄汉。

        乡试在贡院进行,一共三场,每场三天,合计九天时间,考生进入贡院之后,吃喝拉撒都在窄窄的棚子里面,而决定人生命运的也就是这九天的时间。

        一旦考中举人,那就成为了老爷,寻常百姓见到举人老爷是要行礼的。

        一天时间,吴宗睿需要到布政使衙门去审核注引,拿着审核之后的注引到巡抚衙门的礼房去报备,拿到了带有编号的考引,任务就完成了。

        巡抚衙门礼房备注注引的限定时间是八月初十,之后就要开始全面准备乡试的事宜了。

        已经是八月初五,吴宗睿必须要加快时间,否则他很有可能拿不到考引,那就无法参加这一次的乡试了。

        布政使衙门和巡抚衙门都在城东,都是处于南昌府城的中心位置。

        布政使衙门前面有一对汉白玉的狮子,看上去颇为威武,可惜如今的布政使衙门,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严,权力被大大的限制了。

        四名军士守在衙门前面。

        一名军士看着走过来的吴宗睿,开口询问了。

        “这里是布政使衙门,寻常人等不得靠近。”

        “在下安远县廪膳生员吴宗睿,赶赴南昌府城参加乡试,专门到布政使衙门的礼房报备。”

        “原来是参加乡试的生员,稍等。”

        军士倒是没有苛刻吴宗睿,低声给其他三名军士交待了几句话后,转身进入大门。

        吴宗睿也不着急,在衙门外面等候。

        很快,一名年纪大约在三十岁左右、颇为精干、穿着官服之人出来了。

        绿袍胸前绘海马,九品的官服,不用介绍,熟悉大明官服与官制的吴宗睿,知道此人是布政使衙门的知事。

        “本官布政使司知事,你是参加乡试的生员吗。”

        这名知事看着吴宗睿,楞了一下才开口,大概是吴宗睿过于的年轻了。

        “原来是知事大人,在下安远县林膳生员吴宗睿,昨日刚到南昌府城。”

        一边说话,吴宗睿一边将注引递上去。

        知事接过注引,仔细看了看,接着抬头,看着吴宗睿。

        “天启四年参加县试,天启六年参加府试,那应该是去岁参加院试,十五岁就是林膳生员,好厉害。”

        “不敢,都是侥幸。”

        “哪里来的这么多侥幸,好了,你随我进来。”

        跟随知事进入到布政使衙门的甬道,看不见其他人,吴宗睿很自然的拱手开口了。

        “在下第一次参加乡试,还请知事大人多多提携。”

        捏在手中装着五两银子的布袋,迅速到了同样拱手的知事手中。

        知事当然能够掂量出来银子的多少,他的脸上露出不经意的笑容。

        “哪里哪里,他日高中,还要请你多多照拂啊。”

        知事同样很自然的将布袋收进了宽大的袖口之中。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很多了,知事亲自带着吴宗睿来到礼房,亲自去翻阅去年院试的资料,找到了吴宗睿的名字,在注引上面做出了专门的备注。

        吴宗睿只是默默的跟在后面,几乎就没有怎么说话,当然他的态度还是谦逊的。

        给予适当好处费的事情,其实是吴宗林提醒他的,告诉他到布政使衙门和巡抚衙门,都要特别注意,作为穿越之人,吴宗睿的悟性是很高的,马上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七品知县,每月的俸禄折合约五两银子,九品知事,每月俸禄折合二两银子左右,按说吴宗睿拿出来二两银子就可以了,不过他绝非吝啬之人,再说了,银子本来就是拿来用的,不是存着的。

        给了知事五两银子,办事的效率出来了,也不用操心了,从进入布政使衙门,到办理完毕所有的事宜,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

        这样的效率,其他生员压根不敢想象。

        离开布政使衙门,吴宗睿迅速来到了巡抚衙门。

        同样是巡抚衙门的知事,同样是五两银子。

        巡抚衙门审阅注引,程序要复杂一些,因为巡抚衙门的礼房要发给考生带有编号的考引,凭着这份考引,考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