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护府

第(2/2)页

车师国,戊己校尉耿恭也被围困。

        次年,也就是建初元年正月,新继位的章帝派耿秉屯兵酒泉,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兵及西域鄯善等地兵出援,会师柳中,大败车师和北匈奴,车师复降。

        但由于当年武陵益州叛乱频,地震等天灾连连,次年烧当又生羌乱,西域偏远,大汉无力固守车师,最终决定放弃西域,于是撤销都护和戊己校尉,撤退伊吾的屯田兵,诏令滞留西域的汉人归国,班也在其中。

        大汉从西域撤退,南道诸国惊恐,惧怕北匈奴卷土重来进行报复。当班奉命准备返京时,疏勒于阗恳切慰留,疏勒都尉黎弇竟至引刀自杀。班行至于阗,于阗王侯以下皆号泣,竟至互抱班的马足,不让他走。

        班知道南道一些地区,可以信用,乃决心留驻西域,勒马回转,重返丝路西端南北两道交汇的疏勒国。

        此时疏勒有两座城在班走后,重新归降龟兹,并且与尉头国联合,意图造成大乱。班逮捕反叛领,又击破尉头国,斩杀了六百于人,再定疏勒。

        当时西域北道诸国隶属于匈奴,南道则大多数服从大汉。而北道又以龟兹势大,南道疏勒与于阗之间的莎车投靠了龟兹,从疏勒向东通往大汉内地的道路被切断,因此班决定先从疏勒附近排除匈奴势力的威胁。

        建初三年,班联合南道疏勒于阗康居拘弥等国一万多士兵攻破姑墨国,斩杀七百人,将龟兹孤立。

        建初五年,班上书章帝,大汉先后弛刑义从一千人,士兵八百人,分别由徐干和恭率领赴西域支援班。

        元和元年,班疏勒于阗兵进攻匈奴在南道的羽翼莎车。莎车贿买疏勒王忠,忠背叛班。

        班改立府丞成大为疏勒王,调集兵力进攻忠,康居国派精兵帮助忠,班以锦帛贿买康居姻亲大月氏,劝说康居王罢兵,康居王罢兵,把忠也带了回去。

        元和三年,忠从康居王那里借了一些兵马,与龟兹勾结密谋,派人向班诈降,班看穿了他的诡计,将计就计,答应他投降。忠大喜,轻装简从来见班。班为他举办酒宴,在宴席中,班命人斩杀忠,又乘机击败他的部众。

        元和四年,班于阗诸国兵二万五千人复攻莎车。北道龟兹王温宿姑墨尉头五万人救援。

        敌强我弱,班决定运用调虎离山之计。他召集将校和于阗国王,商议军情,诈作各自撤退,又偷偷嘱托人故意放松对龟兹俘虏的看管,让他们逃回去报信。龟兹王闻讯后大喜,率一万骑兵在西边截杀班,派温宿王率领八千人在东边阻击于阗。

        班侦知他们已经出兵,迅命令诸部齐,在鸡鸣时分,直扑莎车大本营。营中没有防备,军士奔逃,班追斩五千余人,获马畜财物无数。

        莎车降服,龟兹等国只能各自退兵。于是南道遂通。

        两年后,也就是永元元年,大汉窦宪率军连破北匈奴于燕然山金微山,出塞五千里。北匈奴主力被迫向西远徙,西域形势生了有利于汉的变化。

        西面的大月氏想乘两大势力互相纠缠之机从中渔利。永元二年,大月氏贵霜王朝兵七万,越过葱岭,企图与西域北道诸国连兵消灭班势力。

        班的军队处于劣势,众人恐慌。班却以为,月氏兵虽多,但跋涉数千里,翻越葱岭而来,转输不便,粮草无法久支,采取了坚守之策。

        果然,大月氏副王谢进攻班,无法攻克,抢掠粮草,又无所得,疲惫不堪。班估计他们粮草将尽,必会派人到龟兹求救,预先命几百士兵在东边埋伏,谢果然派兵带金银珠宝去龟兹求援。

        班的伏兵把使者杀死,并派人拿给谢看。谢大为惊恐,进退无据,只好遣使向班请罪,乞求放他们退兵回国,大月氏因而大为震惊,与汉和好如初。

        北匈奴既失败西迁,大月氏又受挫南退,于是,龟兹率姑墨温宿于永元三年降于班。后汉重建西域都护府,任班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

        班驻守龟兹,徐幹屯于疏勒。又设置戊校尉领兵五百人,居车师前部高昌壁,戊部候居车师后部候城,东西遥相呼应。

        此时,西域只有焉耆尉犁危须因前时攻杀都护,心怀疑虑,尚未降附。永元六年,班一面大龟兹鄯善等八地区的兵力共七万人,及汉吏士客商一千四百人讨伐焉耆,同时又遣使向三个地区的君长诱降。在军事压力和政治安抚下,三地皆降服,北道遂通,至此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

        自明帝永平十六年班衔命出使西域,至和帝永元六年平定焉耆,经过二十一年的艰苦斗争,西域终于再度摆脱匈奴,复归属大汉皇朝,班以功封定远侯。

        班东归以后,继任的都护任尚失和于西域各国,受到各国的攻击,接着陇西羌人与大汉生战事,陇道断绝。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遣长史索班率兵屯驻伊吾,北匈奴与车师后部共同攻杀索班。鄯善告急于汉,求救于曹宗。邓太后召班之子班勇到朝堂与公卿会议对策。公卿多主张宜闭玉门关,放弃西域。

        班勇自幼随父亲在西域长大,熟悉西域情形,力排众议,认为屈就北虏,缘边之郡将受困害,建议置护西域副校尉于敦煌,恢复敦煌营兵三百人,另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

        延光二年,大汉以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经营西域。次年班勇开导龟兹姑墨等国,使之降附。随后班勇又其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部,击走北匈奴,并屯田柳中。

        四年秋,班勇敦煌张掖酒泉河西三郡兵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大破车师后部,斩其王军就与匈奴持节使者。

        顺帝永建元年,班勇诸国兵出击北匈奴呼衍王,呼衍王远逃,其众二万余人皆降。

        永建二年,班勇与敦煌太守张朗共讨焉耆。二人分兵两路,约定同时到达的日期。张朗想独自邀功,先期赶到焉耆,焉耆降。班勇反以后期获罪,被征下狱,免官,后卒于家。

        桓帝时,长史常驻于阗。

        中平年间,凉州乱起,西域再次与中原断绝。

        班勇以后,东汉不再置西域都护,而以西域长史代行都护之职。长史比之都护无疑低了一个格次,也代表着后汉在羌乱的折腾下,对西域的重视程度已然减弱。

        张辽对于班此人是极为佩服的,纵览班收服西域的过程,就是一部纵横捭阖的精彩大戏,勇气决断眼光谋略,缺一不可。

        时下之人包括曹操刘备等雄主,精力仍在中原,并不那么看重关凉州,至于西域就更不用说了。

        但来自后世的张辽知道西域乃至西域以外的世界,如今造船与航海技术尚且欠缺,航海一时间还不行,只有西域是通往地中海和印度文明的唯一通道。

        所以张辽对丝绸之路极为重视,不仅是着眼于展商业经济的考虑,更重要的是长远的布局。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掌控西域。

        中原无论怎么打,都是炎黄的,如果能在这个时代就通过西域,将炎黄势力延伸到两河乃至地中海,那对炎黄无疑是利在千秋。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