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光刻机!只有老美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第(1/2)页

第232章  光刻机!只有老美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陈念并没有为张瑞的遭遇感慨太久-——不,应该说他这不是遭遇,而是报应。
    那就更不用担心了。
    所以,他的心里其实连一丝波澜都没有起,只是暗暗想着,国内像他、像他家一样的情况应该不少。
    什么时候把这批人都清洗干净了,国内的经济和金融环境,才能算是真正走上正轨。
    不过,这不是自己应该担心的问题。
    以陈飞云为代表的那一批专家会去处理的。
    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配合陈果交给自己的白皮书,去帮助国家,在美国让出来的那些空间里,火速去抢占领先阵位。
    趁着对方溃败的机会拿下越多阵位,以后的仗就越好打。
    要从哪里开始呢?
    电池?稀土?粮食?
    正当他在脑子里默默规划的时候,一旁的李想突然开口抱怨道:
    “话说,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手机越来越贵了?”
    “本来技术发达了,应该越来越便宜才对,你猜怎么着,那天我去看手机,居然要大好几千块钱!”
    “一堆不知道能有什么用的功能,好像把我当冤大头似的,我都不知道那些功能有什么用”
    陈念心思不在这里,听到他的话,也只是随口敷衍地答了一句:    “没办法,高通税嘛.”
    “高通税?什么玩意儿?”
    李想莫名其妙地问道。
    陈念猛然回过神来。
    他突然意识到,这年头还没有高通税这一说。
    毕竟,高通现在主要的发展,还是在基站芯片上。
    他们的业务还没有大规模扩展到手机这类终端产品,因为,需要强大芯片性能的智能手机,压根就还没出现.    这恐怕是个机会。
    现在是2006年4月,距离明年苹果发布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
    如果我们自己的企业能抢占这个先机,先一步发布智能手机,那很有可能,以后智能手机的市场,就是我们说了算了。
    并且,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对于一款在未来适用最多、影响范围最大、普及程度也最高的智能设备来说,它的长尾效应极为惊人,技术裂变所产生的收益也必然是可观的。
    甚至于,它的一些小小变动,就会牵动无数相关公司的发展。
    刚才自己还在想要选择哪一个阵地,现在看来,智能终端市场,不就是一个重要阵地吗?
    想到这里,陈念压下心里纷乱的思绪,开口回答道:
    “高通是家公司,他们有很多专利,在手机和通讯领域收了很多钱,所以手机价格就被拉高了。”
    “这就是所谓的高通税,不过,现在这个说法还不算普及.”
    听到陈念的话,李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他开口问道:    “所以高通的专利,主要是在哪些领域?”
    “很多。包括通讯协议啦,芯片啦,传输设备啦.等等等等。”
    “简单地来说,跟通讯、智能化相关的领域,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哦那就是说,如果要让手机价格降下来,我们还得先把高通干倒?”
    “那也太复杂了吧还是算了,这个体量,搞不好又是一个移山项目了。现在移山项目都还没做完呢吧?”
    陈念微微皱眉,随即又舒展开。
    他轻轻摇了摇头,回答道:    “是没做完。”
    “不过,这一块的项目规模,应该用不了那么大.”
    “我们只需要解决核心的问题就好。”
    “至于干倒高通.有人会出手的。”
    告别了李想,回到自己的住处之后,陈念立刻坐到桌前,开始准备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很显然,陈念口中所说的“核心的问题”,指的就是芯片。
    但实际上,他还想要更进一步,直接打到光刻机上。
    原因很简单,按照他从前一世获取到的历史经验来看,在芯片领域,我们被卡脖子最严重的,无非就是EDA、光刻机这方面。
    而EDA,本质上并不涉及太多“硬障碍”。
    或者说,它是一个靠钱砸就能砸出成果方向。
    归根结底,最难的东西只有一件,那就是光刻机。
    解决了光刻机的问题,芯片问题的窘境就能迎刃而解。
    因为,它不仅仅能解决最核心的芯片制造问题,还能作为某种交换条件,去换取更多的东西。
    想到这里,陈念铺开白纸,开始逐一写下一条一条的判断。
    客观的来讲,在这个时代,国内芯片工业的发展是极度落后,并且前景渺茫的。
    虽然因为陈念穿越者的身份,所谓的汉芯事件在陈念取得影响力之后就已经被叫停,但基础的薄弱,仍然使得这个行业发展极度缓慢。
    典型的表现就是,中芯国际连工厂都建到第九座了,但生产标准却仍然停留在300微米的级别,连纳米的门槛都没摸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自己强行要上纳米级别的光刻机,很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技术有了,但基础建设不足,工艺不足,导致科研人员只能对着图纸望洋兴叹。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基础技术拉上来。
    但问题是,芯片所涉及的基础工业太过于繁琐和复杂,如果一个一个去突破,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最好的办法,还是用“旗舰项目”拉动产业发展的方式去解决.    一时之间,陈念不由得陷入了矛盾之中。
    这完全就是一个悖论。
    想要搞光刻机,就得先发展基础。
    但是要发展基础,光刻机的项目又必须存在。
    他长长叹了一口气,心里暗暗想道:    果然,有些涉及到底层规则的事情,哪怕是开挂也解决不了的.    要不然,就直接把问题丢出去,让星火小组来解决?
    对啊!
    为啥所有事情都要压在自己手里?    如果所有问题都靠自己解决,那还要星火干嘛?    念头通达了。
    陈念的脸上一下子有了笑容。
    于是,他马不停蹄地打开系统,开始研究光刻机的解析源点需求。
    现在,他自己手上有6.8个源点,这是上一次移山项目把他榨干了之后,好不容易才攒出来的。
    而根据系统的提示,3nm光刻机所需要的源点达到了19个点。
    哪怕是5nm,也到了16个点。
    唯一在接受范围之内的,就是20nm级别的光刻机技术。
    仅仅只需要5.2个源点。
    相比起前世他司空见惯的10nm以下的技术似乎有点不够看,但转念一想,这毕竟是光刻机啊。
    哪怕是20nm技术,那也是在2014年以后才发展成熟的。
    2007年,苹果使用的S5L8900芯片还是90纳米级的呢。
    现在拿出来,提前了整整8年,足够了。
    有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