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下水

第(1/2)页

第304章  下水    局势进一步恶化,上级也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然而,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这种形式下,已经不适用民间渠道了。
    055是最佳选择,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但来不来得及,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于是,在055“试航”计划的基础上,备选方案也已经启动。
    052C开始动身……
    几周之后,大连造船厂内。
    陈念最后一次翻阅检查记录,确定一切正常之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合上了手里厚厚的手册。
    在他的对面,陈果饶有兴致地观察着他的表情,开口问道:    “怎么样,全部就绪了?”
    陈念微微点头,回答道:
    “应该说,其实下水之前的准备工作早就就绪了。”
    “我们前一个月做的,大部分是提前到下水之前的舾装工作。”
    “这些事情就算不做完,也并不会影响航母下水。”
    “之所以要检查、要做得那么完备,主要还是为了让这艘航母从下水道服役的时间缩短一些。”
    “毕竟,现在的外部环境虽然看着平静,但实际上是暗潮涌动。”
    “我们真的太需要一艘航母了,并且,这艘航母还不能出任何问题。”
    “它一诞生,就必须发挥最强的战斗力。”
    “否则,局势一旦失稳,我们受到的反噬,将会是难以想象的”
    听到陈念的话,陈果赞同地点了点头。
    相比于专心搞技术的陈念来说,在这段时间,他对大局的关注要多得多。
    所以,他也比陈念更清楚,这一艘航母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在未来将要承担的重任。
    毫不夸张地讲,这艘航母就是一根定海神针,如果能站住,那华夏的海面、甚至世界的海面,就都不会再翻起任何大的风浪。
    但如果站不住    耗费了大量资源,又无法取得应有的隐性回报,对这个国家来说,打击不能说致命,可也是伤筋动骨。
    不过,从他心底里,他并不认为这艘航母会出什么问题。
    毕竟,无论是陈念,还是刘老,还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工程师们,他们所做的工作,陈果都看在眼里。
    如果付出了这样的努力,凝聚了这么多人的力量,这艘航母还不能一鸣惊人的话.那这个世界上,恐怕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造得出航母来了。
    想到这里,他轻轻叩了叩桌子,开口说道:    “不用太紧张,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项目都不可能会出现任何问题。”
    “明天就是下水的日子了,到时候老大也会来-——怎么样,要不要见一面?”
    陈念自然知道陈果说的老大是谁,按照一般的逻辑,这是绝大多数普通人一辈子都见不到的角色,如果有机会的话,肯定是要见一见的。
    但陈念的想法却完全不同。
    他没有丝毫犹豫便摇头回答道:    “没有必要,我们不存在必须要对话的理由,所以也不需要见面。”
    “我猜到你会这么说了不过你真的不打算见见吗?”
    陈果没有立刻表示赞同,而是继续说道:
    “你之前也提过,在航母之后,伱的技术方向会开始向近未来转变,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节点。”
    “要知道,航母、轰炸机、高铁,这些东西本来就在我们国家的计划之内,你所做的工作,其实是把远期的计划提前到近期来实现。”
    “所以,无论你怎么折腾,无论你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基本都不会遇到任何阻碍。”
    “但近未来就不一样了,你将会成为计划的制定人。”
    “你关于每一项技术的决策,都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战略布局。”
    “到时候,你需要做的事情,就不仅仅是开发技术那么简单了”
    陈念笑了笑,没有回答。
    他当然清楚陈果话里的意思。
    在进入未知的领域之后,华夏再也没办法摸着鹰酱过河,也没有可靠的参考系,来告诉上层的决策者一个计划到底值不值得、到底可不可行。
    所以,纯技术的权重在客观上会下降,这是毋庸置疑、也无可回避的事情。
    要想消除掉这种权重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两种方案:
    要么,陈念一跃成为“技术独裁者”,依靠自己的“技术霸权”,获取到至高的话语权。
    要么,陈念需要跟“资源决策者”保持更密切的关系,保证自己的计划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相比于第一条来说,第二条策略的实现难度更低,也更科学合理。
    陈果之所以提出“见一面”的建议,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但陈念的想法却完全相反。
    从始至终,他都在努力杜绝一件事情,那就是:距离世俗权力太近。
    他不清楚如果自己手里掌握太多权力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但他知道,那应该不会是太好的事情。
    所以,哪怕第一条策略看上去更危险,对他的挑战也更大,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
    于是,他开口说道:    “技术的归技术,权力的归权力。”
    “我不希望这两者被搞混了。”
    “陈教授,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其实无非就是担心,在走向不熟悉的领域之后,我所输出的技术,会因为一次、或者几次的‘不合时宜’,而影响整体的大局。”
    “但我想告诉你,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要不然,我组建星火是为了什么?”
    “它不止是一个技术部门,实际上,它就是技术和权力的中间层。”
    “这几年的时间里,星火运作得很好,以后也会一样。”
    “只要星火存在一天,新技术陷阱就不可能出现。”
    听到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