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用蚂蚁的速度爬向月球?

第(1/2)页

第411章  用蚂蚁的速度爬向月球?
    两天之后,陈念回到了成都。
    超导工业、聚变工业的基础已经基本建立,接下来将要去发展的,就是一系列下游产业和衍生技术了。
    对于这一点,陈念倒是并不着急。
    事实上,哪怕是在华夏这样成熟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动员能力下,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两项新技术的全面铺开也是不可能的。
    他自己的心理预期是10年。
    10年之内,实现绝大部分技术领域的全面替代,初级成果普及率、覆盖率达到100%。
    在这个基础上,二十年内完成整个社会形态的转向,到那个时候,整个华夏,才算是真正进入快车道了。
    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陈念放松地舒了一口气。
    果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也已经习惯了在这个城市的生活了。
    虽然他的行动轨迹一年四季都是办公室、家、实验室三点一线,但只要一回到这里,就有种“被保护起来”的安全感。
    这种感觉与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当然没有任何关联,而是某种心理舒适区。
    看来,是时候把父母也接过来了?——    还是算了。
    上次打电话他们还催婚来着,住在一起恐怕更麻烦。
    革命尚未成功,哪有心思谈什么儿女情长?    想到这里,他重新坐直了身子,开口对沙发上的陈果说道:
    “陈教授,乔麦的事情你帮着安排好吧,她打算是要去卡塔尔的,必要的时候,给她一些便利。”
    “放心,已经安排好了。”
    陈果点头回答。
    其实在他心里,乔麦算是一个去解决陈念的“个人问题”的好方向,但通过几次试探,他也确定了陈念暂时没有这个想法,所以哪怕是对话里提到,他也不会不识趣地去延伸话题。
    “那就行。乔麦在液压领域还是比较有天赋的,我估计再过十年,她可能会成为领域内的技术领军人物。”
    “趁着年轻的时候,得让她多锻炼锻炼,改给的资源也要给到。”
    听到陈念的话,陈果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这话说的老气横秋!”
    “说真的,你们在AH见面的时候,伱跟她不会也是这样说话的吧?”
    “那倒不至于。”
    陈念连忙摆手。
    虽然说在很多人的偏见里总喜欢把学霸啦、科研人员啦、理工科天才啦之类的描述成某种“智商高、情商低”的形象,但其实事实根本就不是如此。
    什么叫情商?
    其实无非是对“人情”这一套逻辑的理解程度,它本身也是有迹可循、有理论支撑的。
    智商高的人会理解不了这种东西吗?    至少陈念自己是能理解的。
    所以,哪怕没有前一世的经验,他也不可能干出来在别人面前摆谱开官腔的事情。
    “那就好,你们毕竟先是朋友,才是同志,关系上没必要太生疏。”
    “我知道的-——不聊这个了,我回来的路上收到消息,说老美准备重启探月计划了?”
    陈果立刻点头,回答道:
    “是的,刚刚放出的小道消息,官方还没有正式公布计划。”
    “但大概率,这次他们是玩真的,而且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氦3去的。”
    陈念的眉头微微皱起。
    用氦3来取代氘元素作为聚变反应物本身并不是一个多么离奇的想法,事实上,在聚变理论诞生之后,学术界普遍都认为相比氘,氦3是更适合的反应物。
    原因很简单,氦-3与氦-3之间的聚变反应是一种更高效的聚变过程,其反应释放的能量比氘-氘聚变的能量高要得多。
    同时,氦-3聚变产生的中子数目较少,相对能量损失也较低,这对于控制反应堆中的辐射损失和材料损伤有着极大的优势。
    之所以它没有成为主流研究方向,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这玩意儿在地球上的存量太低,倒是在月球上储量丰富。
    现在的技术环境下,人类维持个近地空间站的运转都费劲,更别说登月还要实现商业化运输了。
    当然,对华夏来说,这是必然要迈出的一步。
    后续无论是使用太空电梯、还是以大规模空中平台为跳板去做多级发射,都是可行的方案。
    可老美??    在没有常温超导材料打底的情况下,他们要搞大规模登月,似乎是有点过于痴人说梦了吧。
    “你觉得他们能成吗?”
    陈念开口问道。
    “不好说,毕竟登月这事情,几十年前他们就已经做过了,现在无论是航天、电子还是机械领域,技术都有极大幅度的提升,他们想要再复制一次,恐怕也不会太难。”
    “唯一的问题就是,登月是一项专有程度极高的技术-——或者我们叫特异性技术。”
    “特异性技术本身是非常容易失传的,而当年他们的载人登月全套系统也压根没有达到‘量产’的标准。”
    “别说现在已经过去了40多年,哪怕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还活着的情况下,实际上登月技术都已经到了失传的边缘。”
    “如果现在他们想再搞一次的话,一句话:没有作业可抄,从头再来。”
    陈果说完了自己的判断,对面的陈念也是点头赞同。
    “跟我的想法一样。”
    “用大炮上月球,和用火箭上月球,技术路径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那次登月,成果到底怎么样?”
    “我们相信他们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的。”
    陈果模棱两可地回答道。
    “.好吧。”
    陈念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不过他倒是清楚地记得,在自己的前一世,那台按照老美标准设计的玉兔一号探月车,可是在月球表面上吃过不少亏的。
    直到采用了国产技术替代,玉兔二号才算是平稳地走了下去。
    至少从这个角度来说,照搬他们的经验并不合适。
    “不管怎么样,他们决定要自己启动登月计划,就意味着我们此前预计的用一部分核聚变技术来换取对方全套航天工业成果的打算已经破产了吧?”
    “他们手上就剩那么点筹码了,还打算要赌到底,也真的是把自己的民族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陈果有些好笑地摇了摇头,回答道:    “也没那么夸张.按照他们现在的水平,一次登月加返回最多也就是两年到三年的时间。”
    “他们不但不是在赌,反而是相当谨慎了。”
    “毕竟,在两年到三年之内,我们的航天工业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