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第 202 章

第(1/2)页

【番外:阿淼回家(3)】

        驶向长宁基地的路上,  四人分工合作(齐大爷生病休息)——

        老于和同伴大辉开车修车、起灶做饭。

        冬青捡拾柴火、处理食材、清洗锅碗。

        阿淼警戒四周,运装生活用水。

        因为人员不多,动静也小,  沿路遇到的丧尸和野兽数量不多。

        大家一起劳动,  共享食物,  安全有保障,行进也算顺利,  这无疑是一趟轻松而又快乐的旅程。

        也是在相处的过程里,老于、大辉和齐家祖孙才发现,  阿淼竟然长着一双灰金色的眼睛,  而且五官轮廓相比于常人更加深邃。

        “你、你是贝茵人?”见到他真面目的那一刻,老于彻底确定了他的身份,“你是安曦基地出来的吧,我们听说,  灰金是很罕见的瞳色,你的地位肯定很高……”

        阿淼不想多聊,只纠正了一点:“我没什么地位,也不属于安曦基地。”

        他都这样说了,  另外四人哪敢继续打听,把好奇心全部咽回了肚子里。

        十天后,卡车抵达了万博商埠。

        时隔数年再来这里,阿淼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往事,  当初就是商埠的江边,他向钱蓁蓁告白,  还得到了想要的回答。

        蓁蓁,我好想你……

        阿淼站在水泥展板墙面前,仰头望向寻亲名单最顶端的那个名字,  内心的思念难以抑制。

        他很想日夜兼程,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赶回长宁基地,可那样与他的初衷无疑是相悖的。

        他走过这一路,是为了和曾经的离开做个了断,当初是他自己走的,就要自己回去,所以,他才没有靠着旅馆的传送力量,直接从安曦回到长宁。

        而在回到长宁基地之后,除非钱蓁蓁要求,他再也不会踏出基地半步了,所以趁着这次回家,他想见识更多的东西,也想了解关于钱蓁蓁和长宁基地的消息,想知道外面的人如何看待那里,包括可能发现的诡异现象,他都要记录下来,等回去了,再全部告诉钱蓁蓁。

        事实上,现在的万博商埠确实模样大变,随便走上几步,就能见到带着长宁字样的店铺。

        什么长宁粮油店、长宁蔬果批发、长宁特价肉铺……先不论对方有没有得到特许经营权,起码招牌上的店名还算正经,而且使用的都是钱蓁蓁给出的货券兑换比例。

        往前逛的时候,阿淼还发现了两家比较奇怪的店铺。

        一家叫做长宁邮递箱,店铺已经关掉了,还保存着火烧的痕迹,挂在外面的业务价格表被熏黑了,周围的人似乎都对这里讳莫如深。

        老于心里好奇,主动攀谈打听,才知道原来这家店铺先前是经营写信业务的。

        只要是付了钱的顾客,不论是谁,都能写信给长宁基地的人,无论是负责人钱蓁蓁,还是基地内的某个居民,都在业务范围之内。

        而每封信根据收信人不同,收费价格从50-100新白券不等,当初老板还拍着胸脯保证,绝对能够送到。

        “当初这店一开啊,我们就知道是假的,长宁基地哪会闲得无聊,开这种店铺呢?他们现在发展得可红火了,都不需要派人来万博商埠招收成员,再加上有了自己的长耀商埠,每天不知道多少人都往那里去呢!”

        “我们也劝过这家店铺的老板,别打着长宁的旗号乱来,可他不听啊,仗着自己背后有人……嗯,好像是什么军火商的关系吧,非要欺骗别人,结果你们没看到啊,他得了非常可怕的皮肤病,整张脸都发红溃烂,大冬天一张嘴,臭得熏人。后来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他大半夜倒油烧店,我们发现及时,把火灭了,但人跑没了影,也不知道去了哪儿。大家都觉得不吉利,也不敢租用那间铺子……”

        解释完前因后果后,隔壁店铺的老板娘还双手合十,念念有词地说:“亏心事不能做啊,当初我差点儿也想打着长宁的旗号开店,哎呀呀,钱社长,有怪莫怪,我没做坏事呢……”

        而第二家奇怪的店铺还在经营,名叫长宁同好站。

        大辉没来,守在车上顺便照顾齐大爷,同行的是冬青,他见同好站开着门,拉了拉阿淼的衣袖,想过去看看。

        三人一起去了,店铺门口一声铃响,坐在柜台里面的老头放下手里的杂志,摘掉老花镜打了个招呼:“贵客临门呐,是有什么宝贝要出手吗?”

        店铺装修得非常简朴,原木色的展示柜、玻璃相框,低调却精致。墙壁上到处都挂着照片,当然,大多都是长宁基地一年四季的不同风景。

        “老先生,我们过来看看的。”老于客气地说,店里还有另外三拨人,都在浏览周围的物品,似乎都是“同好”。

        那老头已经习以为常,目光在阿淼身上转了一圈,又戴上老花镜,点头说:“那贵客自便。”

        老于特别自便,瞧见一排相框,大步奔了过去,兴奋地喊:“哇,长宁骨干成员录?”

        阿淼闻声望去,看见了十九张照片,分成四组,呈现树状图的模样,挂在了高处的巨型玻璃相框里。

        照片上都是钱蓁蓁的员工,也就是理事会的十九名成员,从最早加入旅馆的祁瑶,到排序二十的吕星孝,都拍了正面照片挂在这里,标注了对应的名字。

        有的西装革履抱着文件,有的肩扛锄头笑容满面,还有的站在船只甲板上,向着镜头挥手致意……他们应该知道有人在拍摄,或者说,并不介意自己被拍到。

        而在十九名成员的最上方,是一高一低的两张照片。

        位置较低的那张一片空白,手写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位置最高的那张画面模糊,根本看不出是人还是风景。

        旁边贴上了手写的名牌:长宁基地负责人、集社社长——钱蓁蓁。

        强大的人和事物总会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无论是谁,只要是踏入同好站的客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张属于钱蓁蓁照片,继而发现,什么信息都没有,似乎是这家店铺的老板在给出明确的信号:她神秘且未知。

        不仅老于感到疑惑,其他客人也在询问:“老先生,钱社长的照片是怎么回事啊?”

        “拍出来就是那样。”老头翻着杂志,笑盈盈地说:“你们要是得了钱社长的独家照片,记得来我们同好站,高价回收,童叟无欺。”

        “钱社长旁边的照片呢,怎么连名字都没有?”

        “那个啊……我们也不知道是谁,你们要是有什么小道消息,也可以过来出售的。”

        深秋的清晨,阳光被流云遮掩,削弱了几分。

        阿淼站在展示柜前,半边身体被阳光照亮,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的莹芒。

        隔着墨镜,他对上了老头的视线,那双犀利的老眼如同鹰隼般明亮。

        冬青站在展示柜前,打量着里面的纸张,出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视,“老爷爷,这些是什么啊?”

        老头瞥了一眼,回答:“是长宁基地的原始货券,非常值钱,我们好不容易才收到两张,你们要是有的话,可以过来出售。”

        所谓的原始货券,就是当初钱蓁蓁自己制作的“工资”,阿淼身上也有,当初离开长宁基地的时候,钱蓁蓁特地跑过来,交到了他手里。

        那样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他不会售卖,也永远不会交给别人,流通到外面来。

        有人感到不解:“老板,你为什么要收长宁的东西啊,不亏本吗?”

        老头放下杂志,语气认真地回答:“首先,我并不是这里的老板,只是个打工仔。我们老板对钱社长和长宁基地抱有极大的兴趣,所以才会花费高价,在这里设立了站点,专门回收宝贝。你们可能听过一个传言,源自于钱社长,她说,要是有人能集齐十张她亲手制作的原始货券,就可以满足对方一个愿望……”

        这实在有些荒诞不经,而且很多幸存者都没听过这个传言,店里的客人都觉得老头在开玩笑,“真的假的?”

        老头也不辩解,呵呵一笑,没再说话。

        阿淼知道,那是真的。

        不过钱蓁蓁只是抱着随缘的心态,所以没有大肆宣扬。

        或许多年后,这个消息会扩散开来,而那时的她,也将变成一个遥远的、不知真假的传说。

        除了原始的货券之外,展示柜里还存着新的长宁货券,那是一种正方形的、很薄的纸片,带有钢印,对应的数字就是货券面额。

        看似简单的材质和工艺,却带有无法复刻的防伪特征——长宁货券既防水又防火,对着阳光翻转,表面还会闪起七彩的微芒。

        没人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但有钱蓁蓁和长宁基地的信用作为担保,货券发行没几天,它的价值就迅速攀升到了安曦货券同等的地位,甚至隐隐有着超越之势。

        在万博商埠,长宁货券是最受欢迎的货券,老于在平民地和北荷口营地之间跑了很多趟生意,都没摸到过真正的长宁货券,现在发现同好站的展示柜里放了不少,他恨不得把整张脸都贴到玻璃上去。

        离开的时候,老于和冬青都有些意犹未尽,一路都在憧憬着钱蓁蓁和长宁基地的模样。

        “老天保佑,我一定要加入长宁基地,不然在那里当流浪者住一段时间也好。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