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用阳谋对阳谋

第(1/2)页

祁胜前的这点小心思并不被常升和小朱关注。
  作为能从老朱甄选,锦衣卫九族严选中挑出来的工具人,听话,能办事,知进退,这就够用了。
  就算有点小心思。
  他要能在锦衣卫的眼皮底下“整出活来”,那常升高低得给他立传。
  事实上。
  当朱标开始当面征询常升关于某些棘手奏书批阅的建议及意见,且常升还能有条不紊的给予一条到多条建议,且针砭时弊,还能照顾到他的水平给予一定讲解的时候,祁胜前便利索的“跪了”。
  比不过,比不过。
  有通天代。
  所以,当朱标驱使他暂离御书房,到外面候着时,祁胜前便麻利的起身退去,带上了殿门,走到了五丈外,内侍及宫中守卫的眼皮底下。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是谁给他刘崧的底气,跟姐夫说这样的话。”
  当朱标将今日去吏部的遭遇见闻与常升分说,常升都不由得哑然失笑。
  “孤也拿不准,遂寻你参详一二。”
  换做任何一个时刻。
  出师表中的这一句都可以当成臣子对于君主的谏言。
  只要君王虚心纳谏。
  传出去,都可以称之为君臣相宜的佳话。
  属于皆大欢喜。
  唯独不能在东宫臣属与六部五寺臣属对立的局面时说。
  任哪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眼下要么是太子殿下另起炉灶,要么就得一碗水端平。
  明明朱标巡视六部。
  已有收拢人望安抚人心之意愿。
  此人在此时说这一句,说是一片公心?
  谁信?
  可此人能做到吏部尚书。
  他会是傻子么?
  既然不可能是,那他冒天下之大不韪,不给太子台阶下,还将太子殿下明言的施恩都给软钉子推回来,这不会自绝官途么?
  “他定有后手。”
  常升思索一二,不假思索的笃定道:“人性趋利而避害。”
  “没有人会将自己主动置于绝境。”
  “除非他能获得更胜于面对绝境的利益。”
  “或者。”
  “他早就准备好了置之死地而后生。”
  偏殿内缓缓沉寂。
  常升给足了朱标慢慢思考,印证思路的时间,只见朱标陷入思索,轻声呢喃。
  “置之死地而后生?”
  “为名,他不是言官。”
  “为权,他已至吏部尚书。”
  “他没有火中取栗的理由。”
  直觉已然告诉朱标,这就是今日刘崧“怼他”的底气所在。
  “今日巡查,他就是冲着孤来的。”
  “所以,明日大朝会,他定有自信扭转乾坤,重新收拢百官人望,乃至于让孤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
  “依你之见,他意欲何为?”
  朱标的政治嗅觉不差,加之这几个月与常升朝夕相处的熏陶,朝中的大部分臣子他都有方法驾驭,但面对这些动辄为官二十载的老狐狸,他的眼界显然还有所欠缺。
  史书中,刘崧的笔墨并不多。
  常升也并不打算尽信史书。
  思索一二,摇头道:“刘崧此人,我对其了解仅限于有限的奏书。”
  “故不敢妄断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